(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阮文华
良好的投资心态,是投资者进行基金投资的法宝,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每位投资者的投资预期和风险偏好都是不同的,反映在投资情绪上也是千差万别。加上有的投资者自控能力较弱,受市场和环境的影响较大,更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从而直接影响到基金收益的最终实现,以下这些因素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第一, 随意改变投资目标。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后,应当耐心地持有基金品种待涨,而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看基金净值落后了就垂头丧气,明天净值增速加快了就兴高采烈。基金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投资过程,短期的净值涨跌并不能代表基金的未来。因此,投资者根据基金净值的短期表现而调整基金的投资目标,不断地更换投资品种,显然是不明智的。
第二, 基金经理变更了,也不应当念念不忘,耿耿于怀。选基金看基金经理,本身并无可非议,但基金经理在一只基金的正常运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基金经理只是承担起执行和下达投资决策的职能,并不完全决定基金的投资和操作,还要受制于基金管理人严格的内控制度约束。
投资者过于依赖基金经理,将会产生投资中的偏向性思维,脱离基金净值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即基金投资风格和操作策略。
第三, 不考虑市场环境盲目追加投资。每位投资者的资金都是有限的,在基金产品的投资比例的设置上也是有一定比例要求的。但投资者遇到了良好的证券市场环境,唯恐错过基金投资的机会,基本上是见新发基金就买。不但自有资金用毕,更是利用借贷的方式跟风操作。这种投资结果直接放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增大了投资上的压力,破坏了良好的投资心态,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情绪。
第四, 将年龄因素抛之脑后。对于投资者来讲,投资的时间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投资时,均应当考虑到基金投资的周期性。这样才能在投资中做到主动,游刃有余。比如,一位65岁的投资者盲目购买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就会面临一个时间周期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越来越低。选择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投资,退出时点就成为投资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五, 跟随大势而随波逐流。证券市场出现了震荡调整,别人赎回了基金,自己是不是也该进行赎回呢?这还要看投资者持有基金配置品种的结构,而不是受市场气氛的烘托和渲染而不加选择地盲目赎回。
第六, 操作方式变化了,不习惯新的操作模式而选择赎回。习惯了封闭式基金的二级市场操作,转型为开放式基金后却明显感到不适应。是不是需要赎回并不尽然,因为基金的操作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基金管理人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投资理念和操作策略也没有大的变化,投资者也是不需要盲目赎回的。
(摘自《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