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4日电 福安历史悠久,建县于宋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1989年撤县建市,1993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全市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144公里,总人口62万人。其中畲族人口6.3万人,占全国和全省畲族人口的9.7%和16.7%,是全国最大的畲族人口聚居地。
地理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福安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中点位置,与台湾隔海相望,毗邻港澳,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距台湾基隆港160海里,离上海866公里、温州220公里、福州188公里、厦门506公里、广东768公里。水陆交通便捷,是海峡西岸东北翼的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的重要疏港通道。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白马港是著名良港三都澳港的重要区域,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可建多处万吨至30万吨码头。沈海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温福铁路、即将动工建设的宁武高速公路、湾坞半岛铁路支线、规划中的福泰高速公路和宁衢铁路交叉贯穿全境,构成铁路、公路、港口立体交通体系。
自然资源丰富,人文生态景观独特。福建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流经过福安,交溪、穆阳溪、茜洋溪在赛江交汇,年径流量4032万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34.1万千瓦,已建成水电装机容量4万多千瓦。现已探明福安的金属、非金属矿产20多种,钼精矿、高岭土、辉绿岩等矿产储量丰富。福安人文荟萃,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和历史名人郑虎臣、谢翱、刘中藻的故乡。保存完整的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筑群、神奇壮观的白云山佛光、独具魅力的金钟山冰臼、神秘古老的瓜溪“活化石”刺桫椤、古朴奇特的楼下明清古民居、别具风情的溪塔葡萄沟、艳丽多彩的仙岫畲族风情以及柏柱洋闽东苏维埃旧址等,构成了独特的古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
产业特色明显,投资环境优良。福安是“中国电机电器城”、“福建省船舶修造基地”、“中国茶叶之乡”、“南国葡萄之乡”。工业经济发展强劲,形成了以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为主导,电力能源、冶金铸造、建筑建材、医药化工和包装印刷为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电机电器和船舶修造先后被列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福安民营经济活跃,民营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量的95%,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和推动力。全市电机电器企业730多家,1家企业获得国家出口免验资格,2家企业获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资格,4家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产品有电动机、水泵、发电机等2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舶修造是福安的传统产业,起源于唐代,民国初期曾盛极一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安船舶修造产业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现有船舶修造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茶叶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800多家,涉及粮食、茶叶、水产品、果蔬加工等10多个行业。福安是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拥有茶园30万亩、优质巨峰葡萄基地4万亩、绿竹5万亩。
福安既是沿?懦鞘,又是综合改革试验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数区合一的政策优势;始终恪守“亲商、安商、富商”的承诺,追求“共兴、共荣、共赢”目标,大力推进投资环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致力为投资商提供高效、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福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和城市西拓南展战略,注重构建和谐社会,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当前,福安正处于蓄势而发、趁势而上、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福安将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生态型港口工业城市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区位、港口、岸线、人文等优势,按照“构建沿海及赛江沿岸一条岸线,闽东北交通和闽东电力两个枢纽,电机电器、船舶修造、茶叶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三个主导产业,城区、赛江、溪北洋三个城市组团,秦溪洋、赛甘下、湾坞半岛三个工业集中区,交溪(赛江)流域一个生态体系”的发展布局和工作重点,不断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发向上,有效作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工业发展为先,着力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临海产业,切实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持续提升经济实力。坚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茶叶、葡萄、水产、畜牧等重点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夯实发展基础。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好事关福安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城市“西拓南展”战略,着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持续改善人居生活环境。(陈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