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龙炘成
说起中国的正人君子,柳下惠当属代表人物。此君系春秋时期鲁国士师,以三黜不去、坐怀不乱、严明审案等典故而闻名天下。其中“坐怀不乱”千百年来尤为人们津津乐道,传为美谈,并成了汉语词汇中的一个成语。现今对此事的解释,一般为柳下惠宿于郭门,一个没有住处的年轻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未发生非礼行为。此外还有一说:柳下惠行路遇雨,躲进一猫耳洞,女子后到,洞小仅能容一人。柳下惠只好把女子揽入怀中共同避雨,从始至终不曾有非礼的念头。
据有关专家考证,最早提及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的是《孟子•万章下》和《荀子》,但这两部书里并无细节记载,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元代才有后来传言的故事?扇涨啊侗本┯槔中疟ā贩⒘嗽蛳ⅲ凳橇禄菁移淄幌志┏,经专家研究后称,这一元、明以来流传的故事全系杜撰,并说学术界早有考证,只是普通大众不知道而已。如此说来,柳下惠的正人君子形象岂不是不足为凭了么?非也!本来后人编个故事,不过是借历史人物表达一种做人的理念,向世人进行一番教化,即恪守礼教,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等等而已。而柳下惠则是个经过艺术加工的典型罢了。
其实,所谓坐怀乱与不乱,窃以为关键不在于意念,不在于是否一时“乱”了方寸,而在于是否能把持自己,克制欲念,而终不有所行动。柳下惠只要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正常的男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个妙龄女子坐入其怀,纵然有些想法,也十分自然。孟老夫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男女之情是人的本性,也可谓自然属性。但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具有人性,特别是社会属性,能够用理智驾驭七情六欲。记得有这么一副对联:“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自古无完人!倍杂谇迤度思业淖优此,对父母有一片孝心也就可以了,而不一定要有多少物质方面的表现;对于在男女问题上有非分之想的人来说,看的是其行动而不追究其心思,如若仅抓住一闪念追究不放,普天之下也就没有完人了。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从柳下惠坐怀乱与否,想到时人在金钱、地位、女色面前乱与不乱的问题。能够心无杂念,一腔正气,想都不想,自然是修养到家,好样的。虽然心有所动,但能前后思量利害关系,最终邪不胜正,未见诸行动,同样也是好样的。古人曰:“勿谓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监察。无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比嗽谙质瞪钪,经;崦媪俑髦指餮挠栈,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既不利令智昏,也不色迷心窍。哪怕是环境十分隐秘,也能做到慎独,那么,一生可保平安,一世可保清白。如其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肠子悔断也无用。
(摘自《文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