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30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一项地区性调查发现,包括香港在内的亚太区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对慢性乙型肝炎缺乏认识,不知道该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染和不安全性行为。
今年三至五月的一项地区性调查,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该病的认知,访问了十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共一千五百名二十五至六十四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发现,八成九亚太区已确诊患者承认对病症只有“很少或不多”认识,七成七正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表示对病症只有“一般或相当”认识。
调查还显示,不少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有错误认识,例如许多患者误认为“进食受感染的食物”是乙肝病毒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来自中国内地(七成三)和菲律宾(七成)的患者,近四成香港受访者亦有此误解。不过,正确的传播主因如母婴传染和不安全性行为等则被人忽略,整体能正确指出的分别只有三成六及两成七,香港亦分别只有三成六和五成半。五成三港人透过其它血液测试发现感染病毒,三成二人透过定期身体检查发现,亦有百分之九人在捐血时发现。
此外,调查还发现,八个受访地区正接受治疗的患者首个治疗目标为“完全康复”,当中包括香港?墒,亚洲肝炎会创会主席梁慧仪指出,现时对慢性乙肝的有关治疗其实未能达至根治程度,只能做到长期让肝脏不受影响,永久抑制病毒。
梁慧仪表示,成人接触病毒后会变成急性乙型肝炎,香港每年约有五十宗个案,近年个案有上升趋势,她自己本月已发现三宗急性个案,以年轻人为主。她说,病毒性乙型肝炎可透过疫苗注射预防感染,只有约百分之五人于疫苗注射后未能产生抗体,个中原因很多,可能是个人免疫系统或遗传基因出现问题,医生需进一步研究。
由于近七成乙肝带菌者并无病征,梁慧仪呼吁十八岁及以上人士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和是否感染乙型肝炎,一旦发现为带菌者,便需长期接受治疗抑制病毒侵害。她特别提醒慢性患者要同时接受乙肝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测试,监察病毒的活跃程度,否则慢性患者肝脏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已受严重损伤,社会亦应增加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