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如瀑布怒吼,直冲而下,高如苍鹰飞鸣,悠扬致远,透彻邈邈……用心聆听古老而神妙的蒙古族呼麦,它的旋律和韵味让人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美境中。
呼麦是蒙古民族一种古老的喉音艺术,它在蒙古民族形成之时就已经产生,并流传至今。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地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保护呼麦,对于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蒙古族呼麦作为中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之一,已将申报材料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继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成功之后第二个冲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在歌唱艺术的“禁区”中歌唱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刘希燕介绍,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一种神奇的喉音演唱艺术,纯粹用人体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这在人类歌唱艺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男低音歌唱家、著名呼麦演唱家胡格吉勒图介绍说,在演唱呼麦时,人的声带先发出低沉的基音。这种基音是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所发出的粗壮的气泡音。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唱出一个或几个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与此相对,美声唱法讲究面罩共鸣,让声乐进入头声,以便形成一种金属般有穿透力的声音。从声音的走向上看,呼麦喉音唱法与美声唱法是相悖的,即呼麦在普通歌唱艺术的“禁区”中歌唱,这是美声唱法所不能接受的。然而,当我们听到呼麦歌唱家们浑厚圆润的声音时并不会因为它发自喉部而觉得别扭,相反总被它那声如洪钟、源起大地的自然感折服,这种超低音效果也是绝大多数男低音或女低音所不能达到的。
一位音乐教育家这样说到,毫无疑问,这(呼麦)是另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唱法与众不同而轻视它,而应看到它对人体发声器官的有效开发而学习它。当我们教学生唱头声的时候,呼麦歌唱家们却向我们展示了喉音之美;当我们在要求学生真假声结合的时候,呼麦歌唱家们却向我们展示了美妙的人声倍音;当我们要求学生挖掘作品的情感并激情地歌唱时,呼麦歌唱家们却向我们展示了净化心灵的大地自然之音。这是对我们这个职业的讽刺和反叛吗?显然不是,这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达到了超乎寻常的境界,它与自然规律相符,与科学同在。
呼麦作为神奇美妙的大地自然之音,是那样的美妙。难怪蒙古族人形象地称之为“人声马头琴”,音乐界人士以“天籁之声”形容呼麦:“高如登苍穹之巅,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呼麦与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并列为蒙古族最典型、最精美、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
音乐理论界泰斗吕骥先生指出:“蒙古族有一种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曲,外人是想象不出来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内蒙古音协名誉主席莫尔吉胡最近撰文云:“浩林·潮尔音乐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具有古代文物价值的音乐遗产,是活的音乐化石,是至今发掘发现的一切人种、民族的音乐遗产中最具有科学探索与认识价值的音乐遗产!
300多人掌握单独演唱型呼麦
国际呼麦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格日勒图博士说,呼麦之起源在蒙古族人中仍有两种版本的说法。一说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一说战前或狩猎成功后,众人要高声合唱,在那气势磅礴的声浪中,自然产生一种神妙的泛音,然后经摸索,将此灵感与合唱艺术基本要求移植到一人身上,终于创出这一奇特的声乐形式。
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呼麦既可一人演唱,也可多人演唱。呼麦与蒙古族隆重的礼仪和群体活动紧密联系,并多在上述场合中演唱,属于《;し俏镏饰幕挪肌返诙跛ㄒ宓摹氨硌菀帐酢毕钅磕谌。时至今日,居住于中国的蒙古族依然沿袭这一习俗,只有在诸如赛马、射箭、摔跤等大项比赛活动中,或者祭祀祖先、重要聚会等严肃场合中,才演唱呼麦。
格日勒图介绍说,在表现形态上,呼麦可分为非单独演唱型和单独演唱型。这两种表现形态,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有流传。
非单演唱独呼麦就是呼麦与蒙古族长调结合,形成蒙古族著名的和声演唱“潮尔道”(“潮尔道”是两个人以上的和声演唱艺术,一个人演唱长调构成高声部,一个人演唱呼麦构成低声部)。这种形式是呼麦较为原始的形态,目前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流传,为中国独有的呼麦流派,其他地方已失传。
单独演唱型呼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社区。该区域的呼麦与蒙古国、俄罗斯的呼麦,在形态上很为相近,都为单独演唱型,但仍具有不同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单独演唱型呼麦在中国内蒙古地区开始流传,今天,有300多人掌握了这一演唱形式。其中,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的苏依拉赛汗(汉语名字叫文丽)就是非常著名的一位女呼麦手,她的呼麦演唱功夫已经达到了同时演唱4个声部的境界,用机器测试时发现有8种频率同时存在。
苏依拉赛汗说,她从来不知道自己演唱的呼麦达到了什么程度,直到后来到蒙古国参加了国际呼麦大赛,并作为唯一的女呼麦手获了奖,才知晓了自己演唱呼麦的功力。呼麦是历来传男不传女的,女呼麦手在蒙古国也极为罕见。
音乐活化石走上“申遗”之路
近几十年来,呼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内蒙古艺术研究所所长乔玉光说,随着草原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草原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文化包括呼麦的生存基础受到冲击,生存发展空间减缩。几十年前,在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等地的草原,随便到哪一个苏木(乡),甚至嘎查(村),都可以找到在当地有影响的呼麦歌手,在全区有影响的呼麦歌手也不在少数。如今能够承担呼麦传承人重任的歌手已是凤毛麟角。
所幸的是,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ぃ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组织实施5年;ぜ苹W灾吻幕碧っ魅窀嫠呒钦,2007年8月,内蒙古就开始了呼麦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项准备工作,自治区文化厅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划拨了专款经费,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调研论证、材料收集整理及比较研究,为申报文本撰拟和专题片制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8年8月至9月下旬,内蒙古完成了高质量的申报材料(主要是申报文本和专题申报片等),并顺利通过文化部评审,如期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继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成功之后第二个冲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日前,内蒙古已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对呼麦申报材料的反馈意见,有关专家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补充完善申报材料,已于2009年1月20日前将补充材料报送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政府间;し俏镏饰幕挪被峤2009年5月至8月底进行审查、评审等系列工作,预计于今年9、10月间向全世界公布评审结果。
明锐认为,把呼麦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大大提高蒙古族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ご泻袈笾匾庖宓娜鲜叮徊郊し⒈;ご泻袈蟮淖跃跣院突。“呼麦申报仍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将尽全力做好申报后续工作!
在不久前呼和浩特举行的“呼麦暨蒙古族和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的专家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支持把呼麦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呼麦为全人类共知共享。
作者: 贺 勇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