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9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夤镅,设于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该校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杨明斋负责,俞秀松(同时兼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后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担任秘书。上!睹窆毡ā吠钒嬖窃亍锻夤镅缯猩愀妗:“本学社拟分设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现已成立英俄日本语三班。除星期日外每班每日授课一小时,文法课本由华人教授,读音会话由外国人教授,除英文外各班皆从初步教起。每人选习一班者月纳学费银二元。日内即行开课,名额无多,有志学习外国语者请速向法界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本社报名!逼涫,这只是以公开办学形式作为掩护,学员主要由相关人士和团体推荐。
同年10月,刘少奇通过长沙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介绍,初次抵达申城,进入外国语学社。湖南籍的任弼时、萧劲光等,也很快前来参加学习。曹靖华的《关于上海外国语学社》回忆说:“我们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地点是渔阳里6号。我同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蒋光慈(那时叫蒋侠僧)、王一飞等都是同班同学。那时,我们几十人在一个大教室上课?瓮夥殖扇鲂∽,即安徽、湖南、浙江等。刘少奇、任弼时等是湖南的,王一飞是浙江的。我是河南的,只我一个,不能成组,所以编入安徽小组!闭饫锏难г鄙偈蔽,多时达五六十人,其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人才。
外国语学社的校舍,系一幢两楼两底的典型石库门房屋。刘少奇入学后,就知道该建筑物虽然外观平凡,其实很不寻常: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前夕,经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即吴廷康的筹划,这里便办起了由杨明斋主持的华俄通讯社(也称中俄通讯社),随即向上!睹窆毡ā返裙└;没隔多久,此处又被作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团章规定“正式团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团机关代替中央职权”。当时,楼上为办公室和宿舍,楼下设了教室。许之桢的《关于渔阳里6号的活动情况》言及:“刘少奇、柯庆施住在楼上厢房。住在那里的人有的睡棕绷床,有的睡板床,也有的就睡地铺,帐子是不用的。楼上客堂也有铺位。刘少奇也在别的地方住过,有时与萧劲光住在一起。俞秀松、李启汉住在楼上厢房亭子间,并放有油印机。杨明斋住在楼上灶披亭子间,是华俄通讯社办公的地方,放有写字台一只,楼下中厢房是吃饭的地方!彼孀湃耸脑黾,原有宿舍越来越拥挤,刘少奇主动与部分学员在附近另觅住处。他们每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仅五元六角,经常五人包四人的饭分着吃,省下一份饭钱用于买书报等。
外国语学社除了提供外语教材,还把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汉俊翻译(新青年社出版)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陈望道翻译(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作为必读书籍。据《周伯棣自传》记述,尽管经费极困难,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们的帮助下,这里筹建了图书室,“开办时,还靠沈雁冰捐了80元稿费才成立”。在授课老师中,教俄文的是杨明斋、库兹涅佐娃(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的夫人);教法文、日文、英文的分别是李汉俊、李达、袁振英,均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后库兹涅佐娃随丈夫回国,又聘老同盟会员王维祺之女王元龄(也是张作霖派驻苏俄公使李家鳌之外甥女,哈尔滨中东铁路公司女子商务学校毕业)教俄文,据《王元龄回忆外国语学社的情况》称:“我是1920年夏季从哈尔滨毕业的,7月份回上海。冬天杨明斋同志到我的地方来接洽。过了阴历年约2月份初春,我到这里来教书,未到大热天约阴历5月份就结束!绷跎倨婧腿五鍪、萧劲光等都被安排在俄文班,他总是上课仔细听讲,课余用功温习。学员们一般半天上课、半天自修或做工,并经常进行政治学习,在每周参加一次报告会或演讲会。
外国语学社也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吸收了20余名新团员。包惠僧的《党的“一大”前后》提到:“当时党的一些公开的或半公开的集会,如: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纪念会,纪念五一劳动节、马克思诞辰、三八妇女节等集会都是在这里举行!绷跎倨婧脱г泵且坏,积极参加了各种革命活动;而且,曾深入到工厂,了解工人群众的疾苦,帮助建立基层工会组织。
刘少奇在外国语学社期间,经常抽空阅读《新青年》杂志、上!睹窆毡ā贰熬跷颉备笨、《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等,还借助词典为杨明斋主持的华俄通讯社翻译、校对文稿,配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劳动界》周刊做收发、进行缮写。更可贵的是,他一直如饥似渴地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所以,萧劲光的《忆早期赴苏学习时的少奇同志》在谈外国语学社时说:“少奇同志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见他的时候,多时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
1921年春,刘少奇和任弼时、萧劲光等20余名学员先后离开外国语学社,分三批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同年冬,他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东方大学中共旅莫支部委员。
由此可见,刘少奇早年是在外国语学社完成了思想上最重要的转化,确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踏上了革命道路;而这里新型的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也为他在建国后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朱少伟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