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四川理县执行救灾任务的成都军区空军雷达某团官兵为甘堡藏寨景区抢救出佛像等大小文物十二件。地处理县的守备官寨寺院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不但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更一直是当地藏族同胞的“精神家园”。图为该团团长张肇荣带领官兵护送罕见文物下山。 中新社发 张子影 摄
6月4日,在四川理县执行救灾任务的成都军区空军雷达某团官兵为甘堡藏寨景区抢救出佛像等大小文物十二件。地处理县的守备官寨寺院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不但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更一直是当地藏族同胞的“精神家园”。图为官兵们把从废墟中找到的佛像转交当地政府工作人员。 中新社发 张子影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6月16日,绵阳市博物馆门前,“停止使用”的木牌特别醒目。千里之外的北京,“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展”却正在举行,其中有3件羌族文物来自北川县青片乡。此刻,当年与它们一同被征集的300多件羌族文物,以及绵阳全市5000多件珍贵文物,已经在三星堆博物馆度过了半个月时光。
5月27日开始,从绵阳到广汉,6091件绵阳文物顺利“搬家”,在建国后的文化史上,这或许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超常规的文物转移,它保全的不仅仅是文物,还有几千年的璀璨历史!
代管:珍贵文物免于“全军覆没”
时间已过去整整1月,但地震带来的毁灭依然是北川羌族博物馆馆长高泽友心中的痛。瞬间,县文化馆被滑坡的山体掩埋,805件红军文物和羌族民族文物以及相关资料,一起埋入废墟当中。两天后,他得到消息,绵阳市博物馆中心库房内只有两件文物遭到损坏,而北川县123件珍贵文物就存放在中心库房内。
绵阳市博物馆已成危房,在半埋入地下的中心库房内,贴有“北川县代管文物”标签的文物密集柜依然完好无损,打开柜门,明青花白瓷玉碗、明石泉医学长方形铜印、南宋三彩陶俑……123件三级以上文物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散发出淡淡的光泽。同样,江油、三台、安县、盐亭、平武等地的珍贵文物,也在中心库房内躲过了浩劫。
去年,绵阳市博物馆中心库房建成后,对全市各县市的珍贵文物实行集中代管,使重灾区的珍贵文物没有在地震中“全军覆没”。
转移:避开堰塞湖险情
然而,险情又袭来。5月26日13时,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绵阳市溃坝应急预案于当日下午启动,16万群众开始撤离低洼河谷地段。
15时,绵阳市文化局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全系统人员安全转移。绵阳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一下就紧张了,“人是可以说走就走的,文物怎么办?”绵阳市博物馆位于芙蓉溪畔,中心库房大门距离河边不到10米,只要河水漫过排水沟,就会倒灌入库房。如果唐家山堰塞湖一旦溃坝,里面2万多件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文物,包括5000多件珍贵文物,特别是汉代说唱俑、舞蹈俑、经脉漆木俑、摇钱树等70余件一级文物和代管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王锡鉴心急如焚。16时,他向绵阳市文化局请示立即转移文物。市文化局接到紧急请示后,及时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请示。17时20分左右,王锡鉴一边在电话中向省文物局汇报,一边迅速组织人员制定文物转移方案。
27日凌晨,绵阳市接到省政府批示电文——迅速转移馆藏文物!国家文物局提出搬迁的基本原则:首先搬迁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其次搬迁一般文物。无法实施紧急转移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大型石刻可移动文物,也要采取可靠的;ご胧。
装箱:棉被、彩电箱子都用上
26日下午,绵阳市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都玉昆接到买包装材料的任务。他和同事邓卫东一道,开着车满绵阳城乱转。已经下午4点多了,由于受余震和唐家山堰塞湖的影响,大多数商店早就关门。
包装文物的材料,需要棉花类质地柔软的包裹物。两人把绵阳城跑遍了,成捆的棉花买不到,“买棉被吧,海绵也可以用”。连续找了数个商店后,当天晚上,他们买回100多床棉被和几百张海绵。第二天,他们又直接和生产厂家联系,终于买齐了所有物件,28英寸的彩电箱子特别结实。
27日一早,包装小组进入了中心库房。这一进,就是48个小时,吃住都在里面,其间还遭遇两次5.0级以上的余震。包装小组分成金属器、玉石器、陶瓷器和有机质文物4个组。最容易损坏的是瓷器,陶瓷器小组人最多。高泽友坐在棉被上,小心翼翼地把一件瓷瓶放入着蓝色的囊匣。囊匣是第一道“防线”,是按照每件文物的大小和形制定做的,文物放在里面不可能“翻身”。另外3000多件没有囊匣“外衣”的文物,包装小组就剪开棉被,把里面的棉花取出来,厚厚地顺着文物形制包裹,再仔细捆好。
接着是装箱。每件文物上面的编码报三遍,负责登记的人记录好后,才轻轻放入纸箱,缝隙均用海绵或纸屑、泡沫填满。一共装了212箱!
三星堆:为文物搭建舒适的“家”
5月29日,漫天大雨,三辆10多米长的集装箱车驶到绵阳市博物馆门前。
212箱文物,12点才完成装车。随后,一辆警车开道,一辆警车断后,启程向三星堆博物馆进发,平时1个半小时的车程,这天足足开了3个小时,车速没超过60公里/小时。
三星堆博物馆早已准备好300多平方米的库房?夥磕,钢管搭成的3层钢架上铺上了厚厚的木板。212个箱子整齐排列在上面,每个箱子上都打着封条。为给6000多件文物营造出一个舒适的“家”,三星堆博物馆近20个人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钢架上使用的11层板是5月28日晚上才从成都运过来的。三星堆博物馆还在库房内撒上防虫、防腐药剂,并悉心控制湿度。
6000多件绵阳文物将在三星堆博物馆度过今年夏天。根据双方签订的代管协议,代管期限为半年!鞍肽旰,再看情况决定文物是回家还是继续在他乡等待!蓖跷嫠呒钦。
文物转移 铁军护驾
都江堰:铁军护送
地震后,都江堰市文物局文物库房严重破坏,馆藏的4万余件文物岌岌可危!暗卣鸬碧,我们就抢救了包括张大千的《墨荷》、徐悲鸿的《奔马》等在内的6箱文物。为守护国家瑰宝,大家撑着伞在文化局外站了一夜!倍冀呤形奈锞指本殖し赜钏,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清理、装箱,5月23日,都江堰市文物局将馆藏全部珍贵文物(除在外陈列展出的文物)及部分一般文物3696件转移到成都。
6月2日、4日,在济南军区某部的大力帮助下,5辆军车,21人的小分队将剩余的4万多件馆藏文物全部护送到成都的临时新家。
青川:“猛虎师”抢出吕不韦戈
地震发生后,青川文管所所长李蓉带着10名职工轮流看守文管所摇摇欲坠的房屋!300多件文物如果不及时抢救出来,一旦房屋倒塌,损失巨大!倍钊匦睦镒畹P牡氖且患乙患段奈铩啦晃じ。战国时期的吕不韦戈在全国仅有4件,上面刻有铭文的只有青川这一件,铭文上最早说到了“成都”的名称。
5月30日清晨,有“猛虎师”之称的济南军区某师炮兵团的救援官兵出现在了文管所。在李蓉的指引下,他们费尽周折,打开被震坏的库房大门。当看到放在柜子最下面的吕不韦戈没有受到任何损坏时,李蓉的眼眶湿润了。
上午10点30分,抢救出的300多件文物由“猛虎师”护送,转移至广元市文物管理所。(记者 陈四四 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