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诺贝尔奖得主帕慕克来到中国,开始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由于突发的地震灾难,帕慕克在北京和上海有两场签售将临时变为义卖活动,现场所得款项将捐给灾区。
年,土耳其大地震,举世震惊。帕慕克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收录在《别样的色彩》一书中,通过帕慕克的叙述,我们发现,面对同样的灾难,中国人做得更好!
我在子夜之后,破晓之前醒来——— 后来我知道,那是凌晨三点———被最初的那阵晃动惊醒。那是1999年8月17日,当时我正在我们那栋石质住所的书房内。住所位于塞戴夫一座毗邻布尤卡达的小岛。我的床,离书桌有3码远,剧烈地摇晃起来,就像是大海里暴风雨中的小船。地下传来可怕的嘎吱声,似乎就来自我的床下。出于本能反应,我来不及找眼镜就冲出房门,狂奔起来。
外面,在我前方的柏树、松树之后,在远处城市的灯光中,在海面上,整个夜晚颤抖起来。似乎一切都在瞬间发生。我脑海里,一面浮现出地震的所有残暴景象,听着地球发出的巨大声响,而另一面则迷迷糊糊地想,为什么每个人会在夜里这个时候开枪射击呢?(轰炸、刺杀、1970年代的夜间袭击总是令我将枪击与灾难联系在一起。)后来,我想到了很多,但始终没有想明白,究竟是什么声音听起来和全自动武器的枪火声如此相像。第一次震动持续了四十五秒,夺去了三万生命。它结束前,我从侧梯爬到楼上,妻子和女儿睡在那里。她们已经醒来,在黑暗中等待着,恐惧万分、不知所措。电路已经断了。我们一同跑到花园里,走进四周寂静的黑夜之中?膳碌呐叵丫V梗坪跷颐撬闹艿囊磺卸荚诳志逯械却。花园、树木、这座被高高的岩石环绕的小岛——— 夜晚死一样的寂静,除了些许树叶轻微的沙沙声和我心脏怦怦的跳动声,这更传达了一种恐惧。我们在黑暗中站在树下小声低语,带着莫名的犹豫——— 或许是惧怕会有另一次地震。随后,又来了几次轻微的余震,但我们并未感到害怕。我躺在吊床上,七岁的女儿枕在我腿上睡着了,我听见从卡尔塔拉海岸传来救护车的警笛声。
接下来的几天,在经历了无休无止的余震之后,我听到很多人谈起他们在第一次四十五秒地震中的举动。有两千万人都感觉到了那次震动,听到了来自地下的轰鸣。人们后来彼此联系时,谈论的不是惊人的死亡数据,而是那四十五秒钟。几乎所有人都说,“除非你亲自体验,否则你简直无法想象!
一名药剂师从一栋已成废墟的公寓楼中完好无伤地逃生。他的描述与另两位从这楼里同样毫发无损逃生的人一样。并非是他的幻觉:他住的那栋五层楼冲到了空中——— 他清楚地感到了这一点——— 然后又落到地上,坍塌成废墟。有人被惊醒,发现自己和房屋都像变魔术似的倒在一边。楼梯倾倒的瞬间,居民们已经准备束手待毙了,但旁边的楼延缓了一下它的坍塌,于是这些人发现自己被挤到了某个角落。为了减轻痛苦,他们拉着彼此的胳膊。后来,从废墟里发现的尸体也证明了这一点。所有东西——— 碗碟、电视、橱柜、书架、装饰品、墙体挂件——— 全都扭曲变形,还有疯狂寻找彼此的母亲、孩子,叔叔和祖母们,他们绝望地发现自己总是撞到说不上是自家的哪样东西,还被抛到了不知何处的墙体之间。那些瞬间变形的墙体,使他们的所有物品散落在地。倒翻在地的家具,到处一片黑暗,满是尘土——— 所有这一切使家变成了完全陌生的地方,这使得很多人不堪忍受。不过,在那四十五秒钟的震动里,也确实有人曾跑下几层楼梯,在楼房倒塌前跑到了大街上。
我听过很多事情,有一对祖父母躺在床上等死的。有人以为他们站在位于四层的阳台上,却发现此处已经成了底层的露台。在第一次震动开始到结束的那会儿,有人刚打开冰箱,把什么都往嘴里塞,但还没来得及咽下就全都吐了出来。据说有相当多的人在震前一直醒着,站在屋内某处。另外一些一直在黑暗中挣扎,直到被恐惧的战抖击垮,摔到在地板上,寸步难移;褂幸徊糠秩,说他们压根就没从床上起来,他们平静地笑着,拉过床单裹着头,把一切交给安拉——— 很多死者就是这副模样。
我写的这些事情都是道听途说,它们多出自伊斯坦布尔传播迅速的闲言碎语。人们整日谈论的没有别的,全都是地震。震后的那天早上,所有大些的私人电视台都派出了直升飞机摄影队飞往震区,不停拍照。我所在的小岛,以及周围几座大些、人口密集些的岛屿,伤亡要少一些,但其实距震中的直线距离仅有二十五英里。而我们对面的海岸,很多建筑结构差的楼房都坍塌了,众多人丧生。
伊兹米特海湾是受破坏最多的地区。这个海湾呈新月形,如果我们把它想象成土耳其国旗上的那轮新月,那么那些群岛,包括我所居住的小岛在内,就仿佛是它周围的那颗星。我出生后一周,就被送到其中的一座岛上,在后来的四十五年里,我常常前往其中的一些岛屿,在海湾沿岸不同地方逗留。雅楼瓦城如今一片废墟,阿塔图尔克曾非常喜欢那里温暖的春季,在我童年的时候,那里也因其仿西式饭店而遐迩闻名。父亲曾做过主管的石化工厂——— 我还记得那曾是一片空地,后来是怎样变成了石化精炼厂——— 如今也已献身火海。新月形海湾沿岸的小镇。我们曾乘车或坐摩托艇游览过的村庄,还在那里购过物;整个海滨沿岸林立着的高大公寓楼;以及我曾在《寂静的房屋》中满怀忧伤地描述过的那些地区,后来成了一大片避暑胜地。如今,这些建筑大部分都被夷为平地,或被弃之一空,无人居住。我不想离开我的小岛,生活在那里持续,还如以前一样平静。
第二天,我再也无法克制自己。我们首先乘坐一艘摩托艇穿越布尤卡达,随后又乘了一个小时的班轮到达了对面海岸雅楼瓦。我和我朋友此行并非应人所邀,我们也并非想记录或是对任何人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来此,只是渴望更近距离的观察死亡,离开我们快乐的小岛来观察,或许也是为了减轻恐怖感。如同其他地方一样,人们在船上读着报纸,七嘴八舌的谈论着地震,一位退休的邮政局长坐在我们旁边,说他住在雅楼瓦,在布尤卡达有个小店铺,卖些从雅楼瓦进的日常用品。现在,地震已经过去两天了,他回这里,是想看看他的橱柜还有其他家具是不是已经彻底毁坏。
雅楼瓦曾是一座小镇,滨海沿岸树木林立,农场为伊斯坦布尔提供水果和蔬菜。在过去三十年里,由于土地使用和水泥建筑的增多,草地逐渐减少;果树被大量砍伐,让位给成百上千的公寓楼;城市的消暑游人激增至百万。一踏上雅楼瓦,我们就看到,这些水泥物体有十分之九都变成了瓦砾,或是被彻底毁坏,无法进入。我们也很快意识到,原先心中暗藏的那个幻想也破灭了——— 我们以为还能够帮到某些人,或帮忙把残骸、碎片抬起,搬到角落:两天已经过去了,废墟下几乎没有人生还。除了配备专业设备的德国、法国以及日本救援队,几乎无人可以进入其中。更重要的是,灾难的影响是如此之深,除非有人拉着你的胳膊求你帮他,否则要看到你做点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震惊万分,徘徊于街道之中:我们同他们一起,走在坍塌已成瓦砾的建筑物中;在被碎石挤压变形的汽车、断壁残垣、倒塌的电线杆、宣礼塔旁逡巡;走在那些满是水泥碎片、碎玻璃、电话、电线的街道之上。在小停车场、空地上以及公立学校的校园里,我们看到一些帐篷,军人们有些在封锁街区,有些在收拾瓦砾。我们还看到有些人不知所措地转来转去,看着眼前已不复存在的住所,有人在寻找失散的亲人,有人在咒骂着这场灾难,有人为了一块扎帐篷的空地在打架。马路上驶来持续的车流:载满盒装牛奶和罐装食物的紧急救援车,满是士兵的卡车,起重机和推土车在清除着陷入鹅卵石路面的碎片残骸。就像沉浸在游戏中的孩子会忘了真实世界的规则一样,陌生人的谈话也不顾及任何繁文缛节了。灾难使每个人觉得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上了。仿佛最隐秘、最严酷的生活规律都已经暴露无遗,如同那些倒塌毁坏了的房屋中的家具一般。
我久久地盯着那些倒在一边的建筑物,有些已经面目全非了,有些像淘气的孩子们玩城市模型时故意摆得那样,靠在旁边的建筑物上,有些顶部扎入了街对面的建筑物中,砸毁了对面这栋楼的正面。机织地毯像无风之日的旗子一样吊在高层楼上,破桌子、沙发、椅子,以及其他一些居室摆设,满是烟尘的枕头,倒翻在地的电视,已成废墟的房屋阳台上由于位置不错而完好无损的花和花瓶,像橡胶一样完全扭曲变形了的遮阳棚,吸尘器的软管空荡荡地伸着,被挤压变形的自行车蜷在角落里,洞开的衣橱里乱七八糟的散落着色泽亮丽的衣服和衬衫,紧闭的门后挂着长袍和夹克,薄薄的窗纱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一切都未发生……我们一个一个房间的徘徊,目瞪口呆地望着其中暴露的一切,这另一面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脆弱,面对恶魔的杰作,人们是多么无能为力。
从一条街又一条街,我们走了很长时间,感到灾难对历史和我们心灵的改变永远不会结束。有时,我们进到一条小巷道里,那里的房屋仅有一半残存——— 并未完全坍塌,但几乎都是一副模样——— 或是步入满是玻璃、水泥、陶瓷碎片的后花园,那里松树歪斜,倚在倒塌的房屋上,还未折断,那场景使我想象着,仿佛这个房间的女主人在厨房做饭时,曾透过后窗望着外面的花园。同样的场景——— 那边对面的厨房窗户前,也有位上了年纪的女人;一位老人每晚都坐在同一个角落里,看着电视;半开的窗帘后面,站着一个姑娘———如今都不见了,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从这个角度可以望见的马路对面的那间厨房、那个角落、那帘薄纱窗,如今都已不复存在。那些曾经享有此美景的人,也都极有可能已消逝不见。
幸存者——— 那些设法跑出楼来,活着逃生的人们———此刻坐在断壁旁,街拐角,或是从不知从哪拉出来的椅子里,等待着仍在废墟里的人被拯救出来,“我的父母在那里,”一个年轻人说,指着坍塌成一片的混凝土堆!拔颐窃谡饫锏人潜痪瘸隼!绷硪桓鋈怂,他从库塔赫雅来,结果发现他母亲的房子变成了一堆废墟,他指了指房屋曾在的地方,说,“只要能够见到尸体,我们立刻就会离开这里。”
每一个在城市街道上徘徊的人都站在废墟前,无助地看着紧急救援队,起重机和士兵们,茫然地坐在一堆从他们房屋里救捞出来的冰箱、电视、家具以及塞满了衣服的箱子旁,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等着什么。等待失散的亲人的消息;等待确认他们的母亲还在楼内(或许她在午夜时分离开了栋楼——— 在地震前——— 去了别的地方,即使这和她的习性大为不同);等待叔叔、兄弟或是儿子的尸首,然后他们可以离开此处,将此处抛在脑后;等待着救援队带着挖掘工具到达这里,看看是否还能从一堆尘土和水泥瓦砾中,再挖出一些他们的东西,一些贵重物品;等待着有人开来小型货车,使他们可以把救捞出来的东西运走;等待着救助工人到达,等待路面疏通,以便专业救援队可以通过,救出在废墟中依然生存的妻子、兄弟。尽管电视和新闻媒体不遗余力,夸大救援成果,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到第三天结束,活着的人被救出来的希望几乎等于零,尽管有人坚持不断呼叫着,使救援队可以听到其呼声,确定其位置。
废墟有两种。一种是像胡乱丢弃的盒子那样,侧向一边倒下,尽管某些楼层像手风琴那样叠在一起,但大致仍保留着原来的形状。在这类楼体废墟里,还有可能在气穴中找到生还者。而另一种废墟,没有层次可分,没有大块的混凝土,也无法猜测出楼体曾经的形状。它就是一堆粉尘、铁块、断裂的家具,混凝土碎片等。要想在这里面找出仍然活着的生还者几乎是不可能的。救援队要一个一个地从这堆瓦砾中找出尸体。这是一项缓慢的工作,简直如同用针挖井。士兵们慢慢地将混凝土块抬到起重机上,这栋楼曾经的居民,还有寻找亲人尸首的人们就会睁大了彻夜未眠的双眼。一旦出现尸体,他们就喊道,“他昨天在那里哭喊了一整天,但没有人理会!”有时人们使用挖掘器械,有时就只有用千斤顶、铁棍或是锄头去挖那些未曾挖过的地方。在找到尸体前,他们往往会挖到一些遗物:婚纱照、装有项链的首饰盒,衣服,然后是散发着臭味的尸体。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在混凝土堆中挖出一个洞,某个专家或是勇敢的志愿者用电筒向里面一照,废墟旁等待的人群就会一阵骚动;每个人都嚷嚷起来,间或夹杂着哭喊。通常情况下,进去的志愿者都和这栋楼的人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偶尔听到里面有些动静,于是就会喊人开来装载机,或是请徒手挖掘的人帮忙,但周围太嘈杂了,人们往往听不清他要的是什么。这种状况持续一段时间后,人们旋即认识到,要想这样从瓦砾中一块一块挖石头,一具一具抬尸体,那得耗费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尸体在慢慢腐臭,人们担心流行病会开始传播。最后可能的是,总会有那一个最后时刻来临:剩下的尸体会随着瓦砾一同被铲走——— 那些断裂的混凝土块、家居物品、停止的钟摆、箱包、坏电视、枕头、窗帘、地毯——— 它们会被运到很远的地方烧毁。我的内心,一方面希望所有这些都未曾发生过,希望忘掉看到的一切,另一方面又渴望见证这一切,然后可以向他人讲述。
我们看到有人在街道上徘徊,一面自言自语,有人睡在已经开到了空旷地带的汽车里,有人从半毁掉房子里拖出一些家具,拿出些食物,堆在人行道边。直升飞机在我们头顶上空盘旋,把体育场作为降落场地,在体育场中心,我们看到人们躺在临时医院中;就在这医院旁边,一排排的楼变成了废墟。我们凑巧碰到一个朋友,他是个摄影师,与一位作家结了婚,此刻正要去岳父的房子那里。去的路上,他拍了些照片。那栋老房子尚安然健在,他岳父告诉我们,午夜的时候,他还听到过废墟中传来某些声音。我们还碰到了另一个熟人,在一座半坍塌的小住户空荡荡的花园里,我们摘了些沾满尘沙的葡萄来吃。
看到我们,看到相机,每个人都喊到,“记者,写下这一切吧!”随后他们就开始发泄对政府、议会和骗子建筑商的不满。面对摄像机,他们声音激昂,但那些遭到咒骂的政治人士、政府官员、收取贿赂的市长还是极有可能会再次找到新的职位,再次得到这些选民的支持。而这些悲戚诉苦的人,也很有可能就曾在某个时候贿赂过市议会议员,以求获取建筑数据,甚至还会认为不这么做才是愚蠢。如果在一个国家,总统对贿赂行为赞赏有加,称其为“切实有效的”,在一种文化里,某些非正常行为或是诈骗虽然遭到斥责,但还被人们容忍,那么人们就很难期望建筑商能不使用劣质钢材和混凝土,不钻法律的空子来维持他们高昂的耗费,其名义,都是为了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伤害他人的地震。但据某个地震传闻——— 在人们口头广为流传,那些无辜的房主们也受到了牵连——— 某个建筑商建造的楼房,除了一栋以外,其他所有的都毁于地震了,而唯一幸存的恰恰就是建筑商自己住的那栋。
由于地震前没有发布任何预告,地震后又没有及时组织救援,政府大大失去了民心。但因为在无助之中,许多人仍怀着坚定不移的梦想,相信有更高力量会眷顾他们,如同安拉所为,所以政府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恢复其声望,这也在我们意料之中。有人也许会说军队也是一样,提供救援总是姗姗来迟,并且起初总是作用甚微,这部分是因为,他们的楼房也遭到了破坏。民族的自豪,国家的自信——— 这二者也被地震动摇。在很多地区,我听见人们说,“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及时救助的我们,而并非我们的政府!”在一些媒体上,我也看到过同样言辞。有什么理由吗?“就是没有人组织我们!币桓錾狭四昙偷娜怂,他知道放弃比愤怒更为有用;面包在城市某个地区发霉时,另一地区往往会短缺。当人们躺在混凝土之下,哭喊着求助,生命渐渐流逝的时候,救援设备却往往不是燃油短缺,就是困于交通堵塞。
我们看到一个男子,开着他那满是灰尘的旧汽车,缓缓地驶过后街;一堆废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靠近的时候,他停了下来,隔着车窗冲着人群喊道!拔液湍忝撬倒嗌俅瘟,安拉的愤怒会降至你们身上的,你们要弃绝自己的罪恶!”人群中有人冲他狠狠地挥了挥拳头,轰他赶紧上路,带着胜利,他又气哼哼地驶向下一个废墟。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分析家的想法与其类似,认为军队和政府已过多地干涉了宗教事务,必将会受到惩罚。我也听到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如果真是这样,那许多清真寺和宣礼塔又怎么也会被损坏了呢?
在所有灾难里——— 面对这些废墟和尸首——— 当然也会有高兴的时刻?吹缴拐叽油呃凶叱隼,尽管要等待很长时间!看到救援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来自政府宣称是敌对势力的国家!但主要的和难以启齿的快乐还是:自己多少是活下来了。到第三天结束时,很多人已经向灾难妥协了,开始谋划将来。他们不顾警告与禁令,全都巧妙、谨慎地开始从曾经的房屋内搬运自己的物品。我们看到两个年轻人进到一座公寓楼底层,楼体一侧已经呈45度倾斜了,但他们仍从天花板上卸着吊顶灯。
在码头旁,高大栗子树下的咖啡馆人满为患。除了那些已死的和失踪了的,人们在放纵狂欢,庆幸自己从灾难中生还。经理找来了一个发电机,正努力往冰箱里存放新鲜食物,我们这桌的年轻人们也不愿再谈起地震,而是在聊着文学和政治事件。
回去的路上,我们又碰到了回雅楼瓦清点财产的那位退休的邮政局长,“我去我们那条街了,在里面找了找,房子已经没了,”他平静地说。“一眼就能看出,废墟里还有一个12岁的女孩儿!彼崆岬厮担头路鹫舛嗌偈撬墓,没有什么值得抱怨似的。
后来,我朋友发现,一个英国人在度年假时赶上了下雨,他都会抱怨,但是房子毁于一旦的人,却毫无怨言。我们进而推断,也许那是因为,人们压根不会去抱怨发生在土耳其的地震夺走了如此多的生命,这样的想法让我们感到不快。那晚,因为害怕(这情绪遍及整个国家)会再有一次地震,我们都睡在外面自己的花园里。
我们的船驶到月牙形海岸的中央。我发现,自孩子时代以来,这海滨沿岸增加了如此多的新居民,他们模样相同的公寓楼,又是如何使众多小镇成为一座延绵的城市。如今,这整个地区都陷入恐惧之中,因为科学家预测将会有一次更致命的地震来临,它的震中距伊斯坦布尔更近。现在还不清楚地震会何时发生,但根据报刊上的地图显示,那摧毁一切的断裂带就恰恰经过此刻我们正接近的那座小岛之下。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