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图书市场的销售额从总量上看,近年一直呈增长态势,2006年全国出版业纯销售收入504.33亿元,同比增长2.25%。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图书出版业又在萎缩,一是图书销售额增长远低于GDP的增长;二是发行图书的册数在减少,2006年全国出版图书62亿册,比2005年减少2.66亿册。因此销售额增长是由图书涨价贡献的;三是中国国民平均阅读量逐年下降。如果再结合教材教辅类图书占图书总销售额50%以上的事实,国民出于兴趣的阅读就更少了。
业态在萎缩,而单价却在上涨,书业呈现出典型的“滞涨”症候。而面对市场的特点,出版商在应对腾挪上似乎并不那么灵活机动。
从2004年开始,除人民出版社外,其他出版社开始从事业转为企业,从目前看,转型进展相当缓慢。2007年辽宁出版集团整体上市,使社会资本进入出版行业成为可能。2008年将可能有更多的出版传媒集团上市,出版行业正在酝酿产业升级。
《出版人》杂志总编陈晓梅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出版业的产业升级意味着,从人员薪水、作者稿酬、营销费用和模式的全产业的市场化!倍纱舜吹慕峁,“书价还会涨,从产业链来看,出版业的上下游产业都在涨价,人力成本在涨,原材料在涨,书价 也会涨!
陈晓梅认为,要形成健康的图书市场,就要进一步细分市场。书将分为公益性的,比如教材,国家会控制价格;而一些不赚钱的学术性著作,可能像美国一样,由一些基金提供支持,而盈利性的图书则完全放开价格。
“出版社变成企业,第一就是要生存,然后才能谈社会责任,书也是一种商品!背孪啡衔,只有形成健康、良性的图书市场,出版社盈利,才可能用盈利部分支持一些公益性图书的出版。
建立一个健康、良性的市场,也是现在很多出版商的共识。李春凯认为:“一些出版社的短视行为,导致他们把书以很低廉的价格卖到特价图书市场。这从长远来说,对图书市场是一种伤害。这些书可以捐赠给学校、图书馆,而不是进入流通领域!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网络渠道的崛起,出版商认识到网络书店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会。以中华书局为例,沈致金介绍说当当、卓越、九久和贝塔斯曼四家网络书店2007年的销售额占到中华书局总销售额的12.5%,而2006年是6%。12.5%意味着,网络书店已经成为中华书局单体客户中最大的,因为200多家实体渠道在瓜分其余的87.5%。
网络书店不仅成了出版商最大客户,同时,它也成了出版社了解图书出版后销售情况的晴雨表。网络书店可以实时反馈销售量,提供读者的一些相关数据,这点是传统书店还难以做到的,因此各个出版社都在加强对网络书店数据的利用,更加精准地了解市场,这样可以避免对市场的盲目所带来的风险。
网络书店全品种、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使其摆脱了传统书店由于货架限制只能上部分图书的限制,也为出版商的库存图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
网络书店所具有的优势,还为传统书店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的可能,浙江新华书店已经同时开通了网络书店,传统民营书店龙之媒的网络书店占到了总销售额的10%。龙之媒的老板徐智明曾说:“感谢网络书店给我们探索了一个很成熟的模式,让我们能够迅速的模仿,同时也因为抢走了我的客户,我感谢他们对我的真实的提醒,就是社会变了,我的消费者变了,我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信息接受习惯已经变了!
出版业和书店面临转型升级,而买书人将面临的是图书的又一次涨价。业内人士普遍预期,由于纸张、人力成本的上涨,2008年图书价格将上升到平均每本35元,书的普遍涨价正在酝酿之中。
书店竞争:全球同此凉热
在网络时代,全球各地的实体书店都面临同样的网络书店威胁。亚马逊在日本的图书市场占有率已突破5%,韩国网络书店的总体市占率超过20%。台湾出版产值一年580亿元新台币(涵盖教科书、考试用书),其中零售渠道产值占约270亿,连锁书店占其中37%,比例仍最大,但网络书店占有率已突破11%。
以台湾博客来网络书店为例,近5年营收皆以两位数字成长,去年成长率高达44%。而两大实体连锁书店面对来势汹汹的竞争者,除了改变供应链模式,对内则是调整营运体质,关闭获利不佳的店面,或缩小书店营业面积,采复合式经营。实体店数最多的金石堂从2006年的100家店面,短短一年,店数缩为80家(岛内70家,加拿大1家)。
在日本,独立书店的减少,超大型书店的设立,也反映出网络书店的冲击。日本2007年实体书店新开店总面积较去年增加,但都是大型连锁书店,反观独立书店的家数则是持续萎缩。小型书店为求生存则改为复合式经营,兼营其他业种(录像带出租、音乐教室、直销等)开辟生路。
网络书店的蓬勃,对资金相对短少的独立书店,带来了更艰苦的营运,也让图书零售业迈入大者越大、小者越小的时代。网络带来的冲击,除了我们可以运用其便利性、不受地域限制的探索外,在图书零售渠道也刮起一股难以逆转的风潮。(张静如)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