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唯一作家”
“文革”中,浩然的作品成了唯一可看的书
在一段特殊时期,浩然和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偌大中国,得到官方完全肯定的只有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这一个作家就是浩然。“文革”中,浩然的作品成了唯一可看的书。在“文革”时期,浩然这个16岁入党、32岁写出长篇小说《艳阳天》、只上过3年小学的农民子弟,创造了中国文坛的“奇!,亘古未有过的“奇!。有人说浩然因为《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而成为中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有人说他是“文革”时期唯一的“得意分子”。
十年“文革”中的浩然,前六年(1966-1972),浩然出于对共产党、毛泽东的感情,拥护“文革”,并“出于自己创作的冲动和激情”(浩然语),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金光大道》《艳阳天》和一些短篇小说。
1973-1976年,由于《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受到了“四人帮”特别是江青的青睐,浩然本人也在天桥剧场、钓鱼台、大寨、人民大会堂等地多次得到江青的接见!堆扪籼臁吩谖囊占认籼跏被贡桓谋辔缬(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年出品,导演林农,主演张连文、郭振清、张明子、马精武)。
浩然此后平步青云,由一个普通的农民作家一跃而成为江青的大红人、拟议中的文化部副部长,也是江青的座上?秃汀扒詹畲蟪肌薄
1974年,浩然被江青“亲自委派”到西沙群岛前线视察,一路风光,回京后写出了《西沙儿女》(诗体小说)。后又奉江青之命视察大寨,并写成《大地的翅膀》(报告文学)。
浩然还参加了中共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四届全国人大。1976年9月,成为文学界唯一参加毛泽东治丧委员会的代表。常以“文学工作者”“文化界人士”名义参加外事接待,还曾出访日本。
“写农民,给农民写”
浩然退休后住在农村,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他是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符号
1932年3月25日出生于开滦赵各庄矿区的浩然,1949年冬季开始练习写作,自学成才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写农民,给农民写”“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是他一生的誓言和奋斗目标。有学者评论他的作品“是很形象的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图画”。
作家凸凹在《浩然:乡土文学的历史符号》一文中,谈及在一次文学社成立仪式上首次见到浩然时的印象时这样写道:“那天他几乎给每个人都题了字,题字时脸上始终堆着农民式的谦卑的笑。他给我题的是:写农民,写苍生。后来我去看他给别人题的话,差不多都是类似的意思。这是他一直不变的文学主张,走到哪儿说到哪儿,不厌其烦!庇炙担骸暗搅送砟辏迫桓亲跃醯刂铝τ谙缤廖难У摹袒ぷ——他利用北京作协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的身份,在北京出版社主编推出了‘乡土文学丛书’,解决了乡土作家出书难的问题。他甚至亲自担任了河北一个县级市——三河市的文联主席,并且靠他辛勤的运作,出版了几十期《苍生文学》杂志和颇具规模的‘泥土文学丛书’,他在三河的居所——‘泥土巢’是乡土文学作者仰望的地方,是乡土文学创作的‘策源地’。他虽然是个大作家,但更是乡土文学辛勤的园丁,作者寄给他的稿子,他都认真地看,认真地修改,并推荐发表,事无巨细,挤奶哺育。被他哺育的乡村作者,天南地北,可谓不计其数!蓖拱既衔迫弧岸灾泄┐逄獠拇醋饔胁徽挠跋,是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符号”。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