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又归,踏青时。
4月3日,河南省文物局召开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6年度文物;すぷ骰惚ɑ,公布了以下内容:
来自全国的34家考古发掘研究单位经过去年1年的共同努力,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は钅抗卜⒕蚬懦侵5处,古遗址25处,古墓葬群54处,共计完成发掘面积26万多平方米。据初步统计,全年共发掘古墓葬3600多座、灰坑3900多个、灰沟250多条、陶窑30多座、房屋基址70余处、陶灶110多个、车马坑5个,另有其他遗迹现象120多处。全年共计出土各类文物27500余件。
这一串数字长龙里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发现?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满面春风地这样形容:一年“踏”进了8000年中华文明史。
怎一个“抢”字了得
河南地处中原,有中华民族摇篮之称,地下文物十分丰富。经碳14测定,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首先发现,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原大地还埋藏着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文明“足!,一直以来,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南水北调工程,温家宝总理称之为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其中线干渠纵贯华夏南北。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项宏伟的世纪工程。工程的开工既是美好未来的开端,又是探究历史的契机。
2006年4月1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郑州举行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6年度文物;は钅壳┳忠鞘健。至此,在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南水北调领导小组、水利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热情配合下,一场;ず吞骄咳死辔拿髅龅奈奈锴谰日酱蛳炝。
“如果说去年365天,天天在发掘工地,有点夸张,说300多天都在工地,就不为过了!背×。这位30岁的武汉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工程的文物;し⒕蛳钅孔钅昵岬母涸鹑酥。
在此之前,楚小龙的铲下已有多项发掘成果。早在读大学时,他就通过参与三峡工程的文物;すぷ魅〉昧吮蟮氖导。谈起此次发掘,楚小龙与大家有着同样的感受:怎一个“抢”字了得。
薛村遗址位于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工程的南出口,穿黄工程被列入先期开工项目,薛村遗址的发掘;ぞ拖缘眉鄙霞蛹,楚小龙带着队伍于年初就进入了发掘现场。
不期而至的下雨天,常常是考古工作者田野作业时最无奈和焦急的日子。
楚小龙根据薛村遗址的土质特点,组织人将所发现古墓的四周,堆起一个土围子,防止雨水灌入发掘现场。
配合大型工程的文物;し⒕,常;嵊牍こ淌┕さノ环⑸。
楚小龙却与穿黄工程施工单位紧密结合,顺利完成了三口二里岗文化时期——距今3600年——水井的发掘工作。
古水井的发掘,堪称文物考古中一个鸡肋,费时、费力、费钱,危险性高。楚小龙了解到穿黄工程,要掘地30至50米深,前期就按文物考古发掘操作规程,先将古水井向下清理7至8米,当再向下清理随时有坍塌的危险时,就暂停发掘,绘图照相取得考古资料。标记位置,井内撒入白灰,为工程施工创造先行条件,让工程部门先行施工。待工程施工方挖至白灰处,考古发掘人员再入现场,继续对残留古井进行考古发掘,再对资料进行衔接,如此反复数次,终于取得了三口深达18米的古井的详细资料。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