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9日电 香港《明报》今日刊载署名文章关注慧聪网涉嫌违法使用媒体原创新闻产品被中国新闻网起诉的事件。全文摘录如下:
因“侵权”纠纷,本周内有两家本港上市公司成为内地舆论的声讨焦点;鄞贤嫦游シㄊ褂妹教逶葱挛挪,被中国新闻社旗下中国新闻网起诉索赔人民币100万元,成为年内媒体知识产权“第一案”。而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则涉嫌违法用工,被斥“血汗工厂”、“港企之耻”,亦遭到媒体炮轰。
中新网状告慧聪网一案掀起舆论热浪,始于本周一《人民日报》的大幅报导,该报称此案“是中央级媒体首次以长期大批量擅自转载新闻产品、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商业网站推上被告席,标志性意义引人注目”,引发网络热评数十万条。
一年多前内地原创媒体状告网站的首场“维权战”,是市场媒体《新京报》与TOM网站对簿公堂,而眼下,一向在著作权利上温良恭谦让的中央级媒体亦拍案而起,令人侧目。
有趣的是,官司缠身加之财务报告不佳的慧聪网,在H股一堕成“仙”;而新京报当年起诉的被告TOM在线,也是在港上市公司?梢栽ぜ恫ń晌诘亍拔ㄕ健钡囊幻嫘缕熘,而本港上市公司亦将愈来愈感受到这场“维权战”的激烈。
中港两地经济联动日趋紧密,如慧聪网、玖龙纸业这样在港上市、而主营业务多在内地的公司愈来愈多。此外在珠三角地区,有港企五万家,近年涉及排污违法、聘用员工违法的投诉事件并不少见,相关立案,愈来愈多是来自内地的举报与维权。
去年以来,由于环保及宏观调控压力,内地港企悉数面临“转战”或“转型”抉择;鄞贤途亮揭凳悄Σ猎黾拥囊桓龇缦虮辏乓鹣萑搿敖邮艿鞑椤钡挠呗垆鑫,而慧聪网财报不佳,又官司缠身,内地媒体称,今年三月下旬其年报公布业绩黯淡,当月原董事局主席李建光辞职。令人忧虑的是,倘若这类摩擦增多,H股市场是否将爆出更多“仙股”?
80年代港企的思路是:但凡香港生产的东西,都能畅销大陆;至90年代,国外商品已畅行内地,但许多港企却并未悟透其中微妙变化,反而投身于代加工的工厂订单和海外出口,近几年,这些企业开始体悟“转型”之痛。
时下内地“维权战”升温,港企应更多考虑内地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及市场需求的新变化,熟悉及恪守当地法律、法规。简言之,“游戏规则”并非一成不变,即便多年浸淫内地市场,港企仍需多补“功课”。(冯其十)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