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分析,中国平安的再融资都既是一场闹剧又是一场悲剧。从闹剧的出场到悲剧的收场虽然只有100多天,但却给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带来了深深的伤和永久的痛,而中国平安再融资的三个惨痛教训,还将引发中国股市制度走偏以及对纠偏的深刻反思。
中国平安的再融资终于在市场的千夫所指中叫停了。这无疑是市场的胜利,虽然这是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有胜利者的苦涩的胜利甚至是泣血的胜利。在中国平安的“用手投票”机制失灵以后,市场与投资者就用泪水和血水启动了“用脚投票”机制。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用脚投票”和一次又一次的血雨腥风,中国平安管理层的良知终于被唤醒。
中国平安再融资有三个惨痛教训:
第一个惨痛教训是,股市制度必须形成投资者利益;さ挠行琳,当制度不能矫正市场走偏时,市场就必须矫正这种走偏的制度。
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为什么能推出?推出后为什么能在股东大会上高票通过?通过后为什么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才叫停?叫停后市场怎样才能避免如此的悲剧复制?……这一切,都远不是一句叫停所能回答的。虽然中国股市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但由于这种改革还处于推进的过程中,因而在大小非与流通股之间还存在着难以理顺的制度隔阂。表现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就是不能解禁的大非还在千方百计地利用整个市场的制度漏洞,采取恶意“圈钱”的方式为自己谋求直接和间接利益,通过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来为未来的大非流通垫高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分散且人数众多的流通股股东就往往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特别是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管理者都既不是股权的拥有者又不是股权激励的分享者,因而就往往更倾向于通过恶意的"圈钱"行为来做大公司,进而从做大的"蛋糕"中多切出一部分属于自己的份额。看不到市场转轨时期股东利益的这个重大差别,以为一搞了股权分置改革,各类股东的利益就会自然地趋于一致,甚至打着市场化的幌子,放任各类股东在市场上任意博弈而不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就会滋生出中国平安这样的恶意“圈钱”的动机和土壤,进而培育出一个又一个的害群之马,肆意地毁灭着市场的机制并吞噬着股市的财富。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在以6000万元的年薪养肥了中国平安的管理者的同时,却让中国平安的管理者毁灭了10多万亿的市场财富与社会财富,其教训不可谓不深也不可谓不惨烈。
中国平安再融资的第二个惨痛教训是,上市公司必须有操守、有道德、有规范,而中国平安的恶意“圈钱”行为无疑是操守尽失、道德尽失、规范尽失的典型行为与集中表现。
2007年是中国股市融资与再融资的高峰年,一年的融资额相当于前10多年的总和。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大牛市中,全年的再融资规模也不过3900多亿元,除去1000多亿的实物再融资以后,现金再融资的规模也只有2900亿元。而今年1月中国平安一家公司在上市不满一年时所提出的再融资方案就高达1600亿元,为2007年中国股市现金再融资总额的55.17%,相当于中国平安IPO融资额的4.19倍,其疯狂程度与贪婪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在市场竞争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不走规范竞争的正路,企图通过恶意“圈钱”而一跃成为行业老大的行为明显属于不正当竞争,如果这种行为被放行或被纵容,那就会在整个市场中形成最恶劣的先例,而这种行为的蔓延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中国股市的巨大生态灾难,导致整个市场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中国平安再融资的第三个惨痛教训是,机构投资者在行使权利时究竟应该代表谁的利益,并且在制度上究竟应该怎样约束?
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推出以后,整个社会几乎是口诛笔伐,在网上进行的投资者调查中,99%的投资者都对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投了反对票,但在中国平安的股东大会上,面对没有投资方向和投资用途、没有效益测算并且有着巨大投资失误且已经形成了实际损失的中国平安的近乎荒唐的天量再融资方案,除两家基金外,绝大多数基金都投了赞成票,使得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以高票通过。这个再融资方案的通过给整个市场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它与大小非一起构成了中国股市的重大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导致市场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暴跌。如果说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的推出是一种荒唐行为的话,那么基金经理置整个市场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的助桀为虐则是一种无耻行为,那些在各种动机驱使下投赞成票并且既给整个市场也给自身基金造成重大伤害的基金经理们,都应该在内心中受到良心的谴责。
虽然中国平安的再融资给市场造成了深重的和全面的生态灾难,但中国平安在叫停再融资时却没有向市场表示任何歉意,却反而为以后的“圈钱”留下了伏笔,这无疑使中国平安在斑斑劣迹上又添上了新的一笔。叫停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虽然已经太晚,但无疑还是值得肯定,因为这消除了制约整个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市场的反弹行情也会因此而走得更好,并且会在奥运周期的氛围下走得更远。(韩志国)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