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开局之年由改革启幕: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这是一个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改革,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9亿农民得到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农村转入了综合改革阶段。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正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才使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国民经济“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为“十一五”规划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果我们查看一下今年的有关记录就会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部署事关全局并涉及长远:中央政治局研究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和改革、保险业改革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电力体制改革以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事项。
改革在重点领域推进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发展的任务很重;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之年,改革的力度更大。在改革的操作层面上,不仅在农村,在各个重点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改革的分量更重、层次更深、措施更细。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在推进政企、政资分开的同时,政事、政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步伐加快。重庆市党政机关与行业协会脱钩改革基本实施到位,560家行业协会实现与党政机关彻底脱钩。各地继续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核准、备案制度。不少地方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过错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16家国有独资公司开展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第二批74家中央企业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改革。实施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
——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迈出新步伐。电力行业基本实现厂网分开,邮政体制改革全面启动,邮政政企分开和监管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城镇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从今冬开始全面推开。铁路、民航、水务、市政公用设施等领域改革继续推进。
——金融、财税、投资、价格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继续改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范围继续扩大。
改革更加注重科学性、协调性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基点和决策的依据。各部门各地出台一些重大举措,注意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黑龙江省政府发布“重大决策规则”,深圳市通过《市政府重大决策公示暂行办法》,都反映出了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正在逐步健全。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
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有序展开。
——社会领域改革有声有色。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受益学生达到488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至6月底,全国已有1399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3.9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部署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央发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后,文化体制改革已全面推开。
——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各地、各部门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专项行动,取得较快进展。国务院对石油开采企业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平衡行业间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城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将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扩大到8个省;剿魍晟瞥钦蚓用褚搅票O罩贫,将城镇居民、学生、儿童等纳入保障范围。在制度上实现了各类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全覆盖。城市低保的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村低保制度建设步伐加快。
当前,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增强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ɡ丛矗喝嗣袢毡 作者:朱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