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提出的“2007年中国经济将在高位增长后回落”等较“悲观”的形势判断,引起专家们的激烈讨论。
今年宏观形势定局:好
与会专家对今年宏观形势的判断显示出惊人的一致,他们认为,今年宏观形势总体上非常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刘元春用这样一些指标描述了 “好年景”:“2006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约10.48%,消费物价上涨了1.5%,固定投资增速为27%。社会消费增长13.6%”。他说,总体上,2006年宏观经济依然保持了高速、平稳的乐观局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王一鸣用“总的状况是非常好,今年尤其好”来形容今年的经济情况。他说,今年的宏观经济指标应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而且这种状况持续了四年,经济非常稳定,“可以说我们甚至超过了美国新经济那一段持续的繁荣期”。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用投资来“透视”宏观经济情况。他说,今年中国整体投资中,有69%的投资是由非国有资产实现的,“这个变化是非常大”。另外,虽然今年预测投资增速为27%,但是,这个指标在西部是34.4%,东三省是42%,东部是41%。他认为,从区域角度看是一个好的现象。
经济高增长面临拐点?
虽然对今年经济走势异口同声,但专家在对明年宏观走势判断上却表现出迥异的看法。
刘元春指出,由于下半年比较猛烈的宏观调控,可能使得整个经济开始在高位进行回落,预计2007年GDP增长率为9.25%,宏观经济将结束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对此,王一鸣不能完全赞同。他认为,经济增长虽在高位运行,但并未较大偏离多年来形成的轨道。下半年GDP增长虽有微弱回调,但这使经济增速离我们预期的目标更接近。王一鸣说,“我觉得明年将会有所回调,但会不会有这么大的回调?我觉得可能还不会!
人大教授吴晓求也认为,中国从2001年开始,至少能够保持15年的快速增长。他说,“在更长一点时间内,保持10%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对明年经济增长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一位人士认为,不仅要关注增长速度问题,更要关注GDP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位人士说,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数字怎么得来的。比如说,房子盖了拆、拆了盖,两次都要计入GDP,但是,这并没有促进国民福利的提高。这位人士说,GDP高速增长,可能使资源过度消耗,而目前这种增长方式,也没有很好地积累起国民财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教授从明年财税的角度展望了明年中国的经济情况。他认为,在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中,政府力量比较强。2005年中国政府支出规模突破52000亿,占到GDP的30%。因此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特别重要的是要关注政府的支出。加上最近三到四年之内,政府赤字规模大体上维持在3000亿左右。他说,“随着GDP的增长,财政赤字的规模不变,实际上就隐藏了GDP的扩大!
经济航母要过几个雷区
会上,有专家提出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的相关性很高,“统计认为,这种相关性约为1”,也就是常说的“齐涨齐跌”。
王一鸣说,各方面预测,美国经济将在明年回落。辜胜阻认为,美国经济下滑可能会导致中国出口下降,从而使中国经济回落。而王一鸣却认为,即使美国经济下滑,也并不能说现在已到政策调整的临界点。
投资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把手之一。一位专家指出,今年电力过剩很可能导致明年成为高耗能产业大发展的一年。王一鸣也认为,中国目前的一些投资,正在为新一轮产能过剩奠定基础。他举例说,去年中国钢铁产量已达3亿吨,但最近杭州、北部湾、广东都还在筹划,新的钢铁项目,而且这些项目规模都较大。另外,地方搞电厂的积极性仍然非常高,“可能会形成新一轮的电力过剩的局面”。投资速度偏快,会造成产能过剩,从而给经济带来了风险。他提出,解决投资增速快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市场准入。
汇率政策从哪里走是宏观经济的热点。王一鸣认为,汇率机制如何调整,如何平衡贸易等将成为明年调控的重点之一,“扩大每日波幅、渐进升值”是很好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翀教授认为,人民币汇率有升值的压力。他说,除了升值以外,还可以考虑改革强制结汇制度,购买战略资源,以及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魏加宁教授还提出,宏观调控变成部门调控,中央部门借调控之机“上收”权力,金融业分业监管与综合经营如何协调,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为的调整等都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