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彩票,不一样的心态
3年前,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李刚动手撰写有关中国彩票业现状的博士论文。消息传出,不少哥们儿前来讨教“中奖真经”。这令他哭笑不得,“稍有概率常识的人都知道,彩票是没有规律的,根本无法预测!”
然而一经调查,他发现不少彩民坚信彩票有规律。不少彩票报纸,甚至官方网站也会推出预测大师、星相秘笈等栏目,对此推波助澜。
为解释此事,李刚花了不少心思。他常用的比方是,目前最为火爆的“双色球”彩票,一个人中头等奖500万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1/1800万,而过马路被撞死的可能性都有1/300万。
可惜几乎无人相信。有些人反问他,“宇宙飞船都能上天,彩票规律怎么就研究不出来?”
他的一位室友一天早上醒来,说梦中有位高人指点,中午12时在学校附近的某家小摊买彩票,可以中大奖。
“结果?肯定没中嘛!”李刚很是无奈。对于这种现象,他分析为人性的愚昧和贪婪,就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老太婆,永远得不到满足。
王薛红则把这种号码预测心理称为“善意的无知”。她指出:彩票是一种以小搏大的概率游戏,如果投入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久而久之,彩民就会产生“输了钱想赢回来”即“翻本”的想法,逐渐引发部分自控力较低的人对彩票产生过度依赖,身陷其中,无法自拔。此类接近“病态彩民”的人,从早到晚脑中想的和嘴上说的都是彩票,诸如怎样选对的号,哪一次选错了哪个号,以及中了多少奖等等,而不是把彩票当成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看待。更有甚者还把买彩票错误地当成“投资”行为,其实这应该属于“投机”范畴。彩票这种游戏方式本身包含了使人产生心理依赖的可能性,就像毒瘾、烟瘾、网瘾一样,有时需要心理医生的介入。
因此,郭子等人以彩票赚钱的想法,在她看来是不健康的彩民心态。因为彩票只是一种概率游戏,“中了就中了,不中也就当献爱心了”。
然而据李刚所做的一份上海彩票购买者的行为调查显示,55.3%的受访者购买彩票的动机是“中大奖”,表示“献爱心”的只有9.7%。
这与彩票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有所不同。一位墨尔本大学的医学博士生介绍,在澳大利亚,博彩产品分为赌博(Casino)、赛马(Horse Racin g )和彩票(Lottery )三类。作为学生,他每个赛季都会花上25澳元左右参与赛马,不过主要目的不是赢钱,而是娱乐。尤其到了一年一度的赛马节,比赛时刻,所有的电视同步实况转播,连图书馆内也不例外。除此之外,还有精彩的帽子秀和时装展,“好玩极了”。
与这些国家相比,根据李刚的调查,中国彩民中穷人的比例高得多!袄习傩辗⒉频幕岷苌,又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于是就会求助于彩票!钡鞑橹写蟛糠秩吮硎局薪焙笫紫染吐蚍康南窒,似乎印证了他的看法。
笔者在温莎酒吧提出同样的问题!翱隙ㄊ窍嚷蚍!”高锦明毫不犹豫地说,“够住就行,100多平方米!花十几万元简单装修一下!彼巫拍源绦裤剑骸霸俾蛄境,不用太好,就马六(马自达6型轿车,售价近20万元)吧!剩下的,买股票,作投资!
中国目前尚未对彩民的购彩行为、习惯和心理预期等做过全面的调查,也缺乏专业彩民心理咨询和救助机构。为此,王薛红呼吁建立“责任博彩”意识,即政府、彩票发行机构及媒体等,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公众正确消费,形成良性的博彩心态,并对“问题彩民”的产生给予预防及相应的救助。
有研究者称:“把彩票当成中国传统的‘小赌怡情’,或者西方一些国家的全民休闲娱乐,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大多数底层彩民来说,都太奢侈了。他们节衣缩食投注的一张张彩票,其实是他们通往一个虚幻的‘中国梦’的门票。当其他的门都难以企及时,只有这扇门似乎还向他们开着。只是,这门票、这门,会把他们带向何方,恐怕是他们同样无力掌控的!
李刚则把许多人的彩票梦想描述为虚无缥缈、望得见却碰不着的“海市蜃楼”。
他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袄习傩瞻炎南M耐性诟怕屎苄〉牟势鄙,会不会引发社会问题?并且这样的彩民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彼稚系囊环莶势蹦昙允,全国有10%的人有过购买彩票的行为!罢庖皇纸鱿抻诔钦,算上农村的地下六合彩,应该在40%以上!彼切拟玮绲厮。
但是,当事人自得其乐?斓街形1时了,老张才开始点餐。跳过60元的金枪鱼三明治,服务员直接把菜单翻到最后一页,问:“您今天吃馄饨还是面条?”这是温莎酒吧最便宜的饭菜了,8元钱一份。
“算了,我还是出去吃包子吧!崩险潘。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杨芳)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