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这样,原本不愿意学风筝的哈亦琦被父亲就选中了作为哈氏风筝的第四代传人。
哈亦琦:
当时我没感觉,后来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我才理解,当时我父亲确实在那个瞬间,把那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祖传那个优秀的技艺瞬间告诉我了,然后我从那开始就深深的爱上它了,一直走到今天。
解说:
爱上了风筝的哈亦琦,每天都为做出新式样的风筝而着魔。1983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国际风筝展上,这个当年不喜欢做风筝的哈氏后人,却为百年哈氏风筝再次赢得了荣誉。
哈亦琦:
大约有20多个国家参加,我呢就算是代表中国,就我一个中国人。
解说:
当时哈亦琦带了一些哈氏风筝到旧金山展出。风筝展最后有一个风筝放飞比赛,哈亦琦没有报名正式参加比赛,可是他在展会上放了一只风筝,没想到竟然得了奖。
哈亦琦:
当时我就有点愣,我说不可能,我也没有参加比赛。他说我们这是特别奖,就是说最高的奖。
解说:
哈亦琦第一次到美国参展就获得了特别奖,全家人都很高兴,尤其是父亲哈魁明兴奋的不得了,儿子和自己的父亲同在旧金山获得国际奖,一样让家传绝活扬威海外,为中国人争了光。
哈继琦:
从国外回来,我们家里头都非常高兴,我父亲说没想到,他还能得一特等奖//我母亲呢,她本来没有文化,光知道高兴,喜欢吃什么呀,我给你做点什么呀,因为我们家人都爱吃面条,所以就好好的给他做了一碗炸酱面,吃了给我弟弟美的什么似的。
主持人:
儿子获了奖,当父亲的很自豪?墒,父亲很快发现,从国外回来的哈亦琦却象变了一个人,整天忙忙叨叨的不照面,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这一天,哈魁明到儿子住的小屋里找他,不料没有见到哈亦琦,却看到了儿子的一个秘密。父亲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主持人:
哈亦琦从国外参展回来,就白天晚上的忙个不停,经常见不到人影。这一天,父亲哈魁明来找他,结果人没有找到,眼前的一幕让他顿时就火冒三丈。这哈魁明为什么突然就发火了呢?
解说:
在儿子哈亦琦的小屋,父亲哈魁明突然发现屋子里放着望远镜、飞机、红叶、帆船等30多个从没见过的风筝,有的风筝看上去还不成型。
哈亦琦:
父亲说说你做什么东西?我说是风筝啊。我就看火了,因为从来没跟我父亲犟过嘴的。说这风筝有哈氏风格的特点了吗?这一风筝全没了,你学了半天学什么呢,咱这个传统家传的东西还没学好了,你怎么搞这个了?非常不满意,就跟我火了。
哈继琦:
我父亲就非常不满意,因为什么,我父亲太传统,还是多少年,一百来年积攒下来这些老风筝样子。
哈亦琦:
不行,这东西不是传统的东西,你要这么发展下去,把咱们这个哈氏风筝全丢了,一百多年白忙活了。
主持人:
哈魁明怕儿子把一百多年的祖传手艺给弄丢了,可哈亦琦却有他自己的想法。这次的旧金山国际风筝展虽然获得了最高奖,哈亦琦却没有感到骄傲,各式各样的外国风筝让他大开眼界。中国的风筝讲究的是扎、糊、绘、放,属于民间工艺。外国风筝以放为主,体形大、动感强,用的是新材料。琢磨来琢磨去,哈亦琦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国外的新品种、新材料和祖传工艺结合起来,试着做一些新型的风筝?
哈亦琦:
我就感觉一个它并不是像咱们的风筝做得非常具像,画很具体的东西,它是画很粗犷的东西,几个大色画的对比、衔接,放到天上非常有大的效果,就给我一个触动。
解说:
哈亦琦从小就喜欢西方油画,西方风筝的艺术特色深深吸引了他。他从旧金山买了一些国外的各式风筝带回北京,尝试着把西方的艺术元素和中国的传统工艺来一个交融结合,做新型风筝。
哈亦琦:
那我还是得做,因为我觉得跟我父亲从技艺方面,从思想方面肯定有代沟,是必然的。
解说:
哈亦琪先后做了四十多个新型的风筝,实验着放飞,有的成功了,也有许多次失败了。有一次哈亦琦做了个扇蝶风筝,在造形上和色彩上都做了大胆的创新,可父亲却说这已经不象哈家的东西了。
哈继琦:
父亲就都不看他,就是死活不接受他这个。
哈亦琦:
他哪能一下体会到年轻人的想法,我想那不可能,但是终归他是我父亲,我还要尊重他。
主持人:
各位看看,这就是有着160年历史的哈氏风筝,是挺漂亮的?墒钦饷创蟮母龆,您要想拿着外出,找个地儿放飞可就不太方便了。您再看我拿着的这个,这么折叠一下,是不是带着就很方便呢?其实我手里的这个风筝,它也是哈氏风筝,这是哈亦琦跟西方风筝学习创新出来的新式样。这种式样的创新要说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看并不新鲜。但是当时为了搞这个创新,哈亦琦跟父亲说过多次,就是说不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