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直挂云帆济沧海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回眸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蓦然回首,党的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5年,也是书写中国金融改革绚丽篇章的5年。
在这不平凡的5年里,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国有银行从海内外的一片质疑声中抬头挺胸走来,走向资本市场的决心坚定无比;证券市场走出漫漫熊途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保险业巨轮滚滚,全面开放的道路越迈越宽广;股指期货整装待发,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
国有银行上市忙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加快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商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2005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以不同的路径相继上市,给其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崭新机遇
2007年9月25日,中国传统的团圆中秋节,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也“团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继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后,建设银行成为第三家在H股和A股两地同时上市的国有控股银行。一位和记者共同见证重要时刻的分析师说,走向资本市场的中国银行业正在不断地成熟,这个成长的过程书写了中国金融改革中极其绚烂的一笔。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加快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商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2003年年底之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各自获得225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注资;2005年4月,工商银行获得1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三大行总计获得高达600亿美元的注资。之后,三大行按照财务重组、成立股份公司、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在境内外进行IPO路径。
2005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以不同的路径相继上市。2005年6月与10月,交行和建行先后在香港上市;2006年6月和7月,中行首次实践中国商业银行H+A股的上市模式,先后在香港和上海挂牌;工行则开创中国银行业境内外同步上市的先河,于2006年10月在A股与H股上市。而今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中国农业银行“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改革目标。目前,农行宣布已进入股改关键时期。
国有控股银行的上市,给其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崭新机遇。三大行最新披露的半年报业绩为此作了可信的证明。8月23日和26日,工行、中行和建行先后披露了2007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其半年报告显示,上半年工行、中行、建行的税后利润分别为414亿元(人民币,下同)、295.43亿元和342.5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1.4%、51.7%和47.50%;每股收益分别为0.12元、0.12元和0.15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33.33%和50%;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为16.93%、14.94%和20.88%。由此,三家国有上市银行向境内外广大投资者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通过在境内外发行上市,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财务状况得到根本好转,且呈现较强的可持续性。最新的财务报告表明,三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大大改善,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07年6月底,工行、中行、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67%、13.39%、11.34%,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3.29%、3.56%、2.95%。三家大行均按照监管标准和会计准则,提足了相应的风险准备,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国家注资获得明显收益,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今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全球1000家大银行最新排名,工行、中行分列第七和第九,这是中国的银行首次进入前十名。截至今年9月30日,在全球前十大上市银行市值排名中,工行、建行、中行分列第一、第五和第六位。与此同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近年来也多次调高了对我国银行业的评级。排名的前移、评级的提升,无一不是对中国银行业历时五年来脱胎换骨改革的充分肯定。
证券市场焕新颜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证券市场脱胎换骨的5年。在这5年中,中国证券市场风雨兼程,顺利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战略转折;市场信心全面复苏,股市从熊市走向牛市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证券市场脱胎换骨的5年。在这5年中,中国证券市场风雨兼程,顺利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战略转折;市场信心全面复苏,股市从熊市走向牛市容光焕发;投资者结构得到了改善,基金、QFII、社�;鸬然雇蹲收叱晌谐〉闹鞯剂α�。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纲挈领地指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战略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平时臼谐〉母母锟藕臀榷ǚ⒄梗┐笾苯尤谧�。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国九条),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有关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启动。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改获得高票通过,打响股权分置改革第一炮。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已经完成股改程序。
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历史遗留问题,减少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上市公司开始关心动态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股票价格波动,也开始重视与中小股东的沟通。
因为股改一度“停摆”的首次公开发行也于2006年5月重新启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开始得到酣畅淋漓的演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航母的上市,证明了我国证券市场不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可以容纳超级航空母舰的“深水港”。
在历史遗留下来的制度性缺陷被“连根拔起”之后不久,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中国证券市场迎来第二个春天。截至2007年10月11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1.27亿户。上证综指从2005年6月6日创下的十年最低点998.23点扶摇直上,截至2007年10月15日,上证综指的收盘站上6000点大关。
在这轮轰轰烈烈的牛市中,由证券投资基金、Q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和选股思路得到个人投资者的认同,基金规模得到空前膨胀,目前已经有多家基金公司跻身“千亿俱乐部”(以资产规模计算)�;雇蹲收叨游榈淖炒笳谏羁谈谋渥抛时臼谐〉姆⒄孤肪�。
“截至今年9月底,这些专业机构持股市值占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的35.45%。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敝ぜ嗷嶂飨懈A纸账�。
在整饬证券市场顽疾的过程中,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脚步并没有放慢。从2002年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以来,我国证券市场正日益融入到全球市场,被纳入全球基金经理的投资组合。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开始放眼全球,通过QDII渠道将投资的触角伸向全球证券市场。
保险业全面开放
2003年至2004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先后登陆H股。2007年,随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复苏,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相继回归A股。上市融资已然成为保险公司规�;⒄沟囊桓鲂峦揪�
“过去5年,是中国保险业高速发展、全面开放的5年�!笔锥季妹骋状笱Ы鹑诒O障碘展诮邮芗钦卟煞檬奔ざ乇硎荆蘼凼侵凶时O展净故峭庾时O展尽岸挤⑸啪薮蟮谋浠�。
保费和资金运用是保险业的两大“轮子”,“过去5年里,保监会有计划地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使保险资金运用这只‘轮子’日益强大�!扁展嫠呒钦�。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保险资产的规模和资金运用的余额分别达到25334亿元和23074亿元,比年初增长20.24%和18.45%。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04年以来,资金运用投资渠道扩大,保险资金获准“入市”、“出�!�、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银行股权等领域,“是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逐年提升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运用结构进一步调整,主要表现为股票(股权)投资占比上升,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占比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保险机构股票直接投资规模已由2005年底的159亿元大幅提升到2006年底的92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也从1.13%左右提高到5.22%。去年共实现资金运用收益955.33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5.82%,比上年提高2.22个百分点,为2001年以来最好水平。
专家们都认为,保监会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险资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基本办法,并逐步形成新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新的保险资金治理体制和机制。为规范保险行业资金运用行为,确保保险资金运用可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建立了制度保障。
作为中国金融行业中开放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开放过渡期最短的保险业,其表现有目共睹。一家外资寿险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展业没有任何政策障碍”。
2004年5月,保监会对《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进行了补充和细化,规定外国保险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合资寿险公司股份不得超过50%,兑现了2001年末加入WTO时的承诺。至2004年底,外资保险公司可以持有的非寿险保险公司的股份已达到51%,其地域限制也被取消。
2003年至2004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先后登陆H股。2007年,随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复苏,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相继回归A股。上市融资已然成为保险公司规�;⒄沟囊桓鲂峦揪丁J菹允�,中国人寿A股首次公开发行共计15亿股,共募集资金283.2亿元。由此,中国人寿作为国内第一大寿险公司,已成为全球总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
目前,包括太平洋保险集团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都表达了上市融资的意愿。对此,保险专家表示,上市融资有助于保险公司集团化、大型化和全能化的战略发展,“更有助于整个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和壮大”。
期货开启新时代
盘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期货市场走过的5年,股指期货无疑是一大创举。如今,尽管股指期货还没有时间表,但在“高标准、严要求”下,围绕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之势
盘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期货市场走过的5年,股指期货无疑是一大创举。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与国人久违11年之久的金融期货交易重新登上我国资本市场舞台。如今,尽管股指期货还没有时间表,但在“高标准、严要求”下,围绕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股指期货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5年来,期货市场的每一步跨越,都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重申,“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能够为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当年4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证监会批准下推出燃料油期货,开启了期货新品种的上市之门。
之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层出不穷。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白糖、PTA和菜籽油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豆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锌期货纷纷亮相。如今,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获准上市的新品种已经由原来的6个增加至目前的16个。今年9月11日,上期所获准上市黄金期货,商品期货新品种上市又迈出一大步。除此之外,棕榈油、生猪、钢材、原油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品种正渐行渐近。
2006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度提到“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这是时隔14年,“发展期货市场”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五”计划纲要中“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表述也被加上了“积极”两字。
期货市场人士为之欣喜不已,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市场参与度日益扩大,期货交易量也随之猛增。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年初至9月31日,国内三大交易所累计成交总额为26万亿元,而2002年,该数字仅为3.95万亿元。
在交易额增长的同时,市场运行更趋成熟。以市场份额最大的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例,截至8月31日,上海期货市场出现涨跌停板78次,远远超过2005年全年出现的涨跌停板次数,但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没有出现风险事件。
对于期货公司来说,五年中他们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小型金融机构的跨越。第一,代理额的大幅增长。据统计,2002年全国期货行业代理总额为3.86万亿元,2003年达到10.69万亿元,2004年为14.51万亿元,2005年为13.25万亿元,2006年为20.80万亿元,而2007年仅上半年就已突破14.34万亿元,市场跨越式发展的轨迹非常明显。从公司的代理交易情况来看,2002年全国期货公司中代理额超过1000亿元的只有一家,到2006年,国内期货公司中代理额超3000亿元的公司已经有20家,还出现了一家代理额超万亿元的公司。期货公司的网点也从境内铺向了境外市场。永安期货、南华期货等6家期货公司均获准在香港特区设分支机构。
今年4月15日正式施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期货经纪公司”提升为“期货公司”,“经纪”一词已成为历史,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不再限于经纪。这或将成就期货公司新一轮的腾飞�?梢钥隙ǖ氖�,《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决不仅影响期货公司,随之而来的股指期货将开启我国期货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新时代。(卫容之 张燕 张颖 宋薇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