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湖南将投入174亿元巨资来整治湘江污染,“我们要把湖南的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当前的工作重心是治理好湘江污染。”湖南省省长周强如是说。
其实,对于这类新闻,公众往往是怀着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情来解读和理解的。一方面,在一个水不再清、天不再蓝的粗放型发展背景之下,公众希望看到铁腕治污的消息。在另一方面,对于类似“174亿”超出公众想象力的巨额投资,又让公众有一种莫名的担心:治理污染,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公共支出吗?这些钱从哪里来,最终又到哪里去,能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吗?这174亿的巨额投入,真的能够为百姓打造出一条“碧水奔腾”的中国莱茵河吗?
首先,包括治理污染在内的环保确实需要资金投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首次向社会公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经过核算,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对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要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治理与资金投入差距非常大,环保欠帐多。从这一点来看,湖南拿出174亿元来治污似乎也并不为过。
但是,我们又看到,公共治理尤其是河流治污问题,并不仅仅就是“有钱就灵”。以淮河治污为例,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启动了淮河治污工程。从1994年到2005年,淮河治理前前后后已经实际投入达193亿之巨。但是令人遗憾的一个事实却是,当前淮河水污染依然相当严重,有超过一半的地方水质达不到要求,淮河生态环境甚至“出现新灾难”……而现在,谁又敢保证湖南投入174亿元巨资来整治湘江污染,就肯定会马到成功、药到病除?
就是在这样一个矛盾和悖论中,公众对于174亿治污心存犹疑、矛盾重重:从治污的现实性、必要性来看,这174亿该花;而从淮河等治污的经验、教训和当前的环保治理困局看,又怕这174亿花不好、花的不值甚至最终打了“水漂”。在这个难以祛除的“心结”困扰之下,大多数公众对于巨资治污心存犹疑、矛盾重重,既欣喜又担忧。
因此,将湘江打造成“中国莱茵河”关键不在174亿该不该花,也不在于174亿是多还是少,而在于如何用一种科学的机制来保证174亿花得值,不打水漂。而这显然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保驾护航”,比如对官员治污的问责,甚至是“一票否决”制度,比如湘江上下游综合管理机制,比如统筹运作的协调机制等,而不仅仅是“中国莱茵河”———一个吊起人们胃口的愿景,174亿———一个笼统的数字。这两者,需要有一套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发展观和制度体系的保障,才能真正画起等号来,也才能让公众不再担忧,不再心存犹疑、矛盾重重。 (石子砚)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