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近日宣布强势进入中国电池业,并依托其已有的消费电子渠道介入终端,欲与劲量和金霸王瓜分高达60亿元的中国电池市场。国产电池业再次拉响警报。
国产品牌创新力有待提高
早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召开理事会,深圳比亚迪、无锡尚德等知名厂家悉数出席。协会理事长
高自明表示,国产电池业已经面临相当多的问题。
据悉,自2004年以来,电池用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铅价格已超过14500元/吨,镍的价格超过了30万元/吨。而3月,亚洲最大的镍生产商中国金川集团又再次上调出厂镍价,创下35.7万元/吨的新高。电池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使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而2006年9月份国家取消铅酸蓄电池出口退税政策,短期内造成出口减少,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此外,信息产业部等7部委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政策将对废旧电器,包括电池的回收进行规范,由于铅、汞、镉等有毒有害物质在电池领域大量使用,电池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影响。
高自明预计今年将逐步淘汰一批实力较弱的企业,国内市场将形成新的格局。事实上,目前中国市场国产品牌的力量显得弱小,除了南孚、白象、555等极少数叫得响的国产电池品牌外,消费者能想到的都是外资品牌。有专家对此分析,国内资源日趋紧张,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急需自主开发,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外资垂涎中国60亿电池市场
飞利浦消费电子(中国)配件及电脑外设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陈志轩表示,中国的电池需求一年有60亿元的市场,几年后,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池消费国。陈志轩坦言,之所以要在中国引入电池业务,是看上了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
面对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外资电池很早就已放弃了碳性电池这一市场,而抢占了碱性电池的制高点。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电池行业老大南孚便放弃了当时一统国内市场的碳性电池,从国外进口设备转向环保电池的生产制造。国内不少大型的电池企业也都纷纷转型生产环保节能的碱性电池。
然而,作为环保节能电池主流产品的碱性电池,目前在我国的市场覆盖率仅占20%,这不仅与发达国家80%~90%的高普及率相距甚远,还使那些曾经孤注一掷转型做碱性电池的生产企业倍感困惑。(记者:周思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