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牵动社会的每一根神经。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创下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也被称为进入30年以来的最难时期。如何破解就业难题需要每一位公民群策群力。
日前,第十一届广州市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有委员提出了给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发放就业券,一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拿着就业券去抵消税收,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市政协委员、广州第一巴士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雄表示,企业的税收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包袱,而大学生就业今年是困难重重。市政府能不能给每个广州本地户籍的大学生发就业券,比如说每个学生3000元,企业招用这些拿着就业券的学生后,就可以拿着这些就业券去抵税。这样大学生找工作容易了,企业的负担也减轻了。
就业券的提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思考,有人提出异议,人们在猜测就业券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有多大利好的同时不禁要问,它能一篮子解决就业问题吗?
赞 就业券促进社会就业
就业券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就业,尤其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它的提出和出台对大学生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有评论认为“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就业”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就业券必须与其他经济措施结合起来,整体经济环境回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广州博济新药临床研究中心行政人事经理杨泽心认为,使用就业券,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大学生要有能力,企业不会因为就业券才招人,它只会招聘那些对它有用,能够创造利润价值的学生。就业券对大学生的就业可能会有促进,这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企业原本想招人,现在有这个政策,那么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第二种情况,有迫切需求的企业不管有无就业券,都会招人。
第三种情况,不良企业可能会钻空子,要严格监管。
就业券很大程度上“脱胎”于消费券。也有人士指出,政府给困难大学生发放就业券,是在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就业的实质性帮助,其比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成都锦江区拟拿三百万为群众送就业券
1月10日,成都市锦江区将从财政中拿出三百万元,为六千户困难群众每人发放五百元的就业培训券。就业培训券虽然不能用于购买商品,但可以用于困难群众技能培训时的费用冲抵,拿到就业培训券的市民在学习这些技能时,可以拿培训券向培训机构冲抵部分现金。
弹 就业券治标不治本
从目前的状况看,企业用不用人,用什么样的人,有他们的自主权。好的企业,更看重的是大学生有没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潜力,不会因为可以抵消3000元的税就去招聘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所以,就业券也被批评为“治标不治本”。
本报求职广场专家顾问团成员、广东省人才研究所所长袁兆亿认为,企业招不招人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与企业的市场规模、自身发展有关,这是先决条件。就业券表面看是一种好事,但并不能对企业招人产生根本作用,还有可能破坏人才内在的规律和人才评价的标准。
华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黄玉姗认为,短期来看,这样的做法确实可以减少单位的一些开支。但其实细想,对于单位来说,与其为了免去3000元支出而勉为其难多招一个员工,然后赔上更多工资、福利的费用,倒不如根据实际需求去招人。现在的单位是为了减少支出而缩招,这3000元其实省不了多少。这是政府推动就业的好心,但是感觉这样的举措是捉襟见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就业券对企业是不是一大利好?中国平安高级主任张建国认为,公司并不会注重这3000元,而会更关注这个人会不会产生效益。培养一个人需要人力、物力,而这些都远远超过3000元。
雅高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认为,表面可行,实则不可行,不是长久之计,对于规模大的企业,产品和业绩是支撑,不是就业券3000元,小公司可能会投机取巧,但这样的小公司能长期生存吗?
观点集锦
本地学生与外省学生之间造成就业歧视
做法很对,刺激企业为应届生提供工作岗位。但这会在本地学生与外省学生之间造成就业歧视,对外省学生就业更加不利。如果实施这个政策,相信所有的外省学生都会反对。
小叶(江西城市职业学院)
采用实名制发行
发行就业券是否会扰乱金融市场的秩序?因为每人3000元的金额不算少。他担心这种抵税券很容易就流通起来挪作它用,如当作等价的货币来进行交换。王同学认为如果采用实名制发行,可能效果相对会好些,但这样的话运作成本又很高。 王若挺(华南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
专科的就业券应该价值更大
我代表专科生的立场,在就业市场,本科比专科更有优势,所以发放就业券对不同学历带来的影响不同,不能一碗水端平,专科的就业券应该价值更大,本科低些。同时,要防止小企业钻空子,通过解雇大学生来获取就业券。 胡同学(广东省行政职业学院)
企业收了券又不留学生,咋办?
企业到底是不是需要人呢?比较极端的是你收了券,但又不留这些学生,那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况且,政府本来是提供失业金的,何必非过你这道手?(作者: 邓仲谋)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