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揭牌成立。该基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陕西省、西安市政府联手打造,未来五年内,将投入五百亿元人民币推动建立一个包括国家产业基地在内的民用航天产业化集群。图为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右),共同为其揭牌。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中新社西安四月八日电 题:中国积极构建军民融合“顶天立地”航天新体系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八日明确提出,中国航天未来不仅要加强航天制造在宇航产品批量生产及武器装备快速响应制造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国家安全、国防建设新要求,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航天制造的能力基础和特色优势,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进军,大力发展国家急需的重大装备及产品,引领科技进步,构建军民融合的制造体系,快速壮大航天产业的规模与效益。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揭牌仪式暨航天制造高峰论坛当天在西安举行,马兴瑞在高峰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时作上述表示。业内人士称,如果说加强宇航产品研制是“顶天”,那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则是“立地”,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的权威经营管理者,马兴瑞论坛之语无疑可视为中国航天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将构建军民融合、“顶天立地”的航天新体系。
如何构建中国航天新体系?马兴瑞的发展思路有四:
一是面向国家急需的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装备领域,进一步发挥航天制造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试验仿真、定制生产、精密制造、系统集成及协作配套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和能力,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的装备与产品系统,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二是以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为契机,进一步发挥航天制造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优势,促进设计技术、工艺技术、试验验证技术快速发展,牵引和带动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通信技术在内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发展。
三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航天制造的基础能力和综合优势,构建起军民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工业能力体系,促进军民技术相互转化,特别是先进航天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延伸与拓展,实现航天制造从任务型向任务能力型、从军民分立向军民结合转变,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奠定核心基础。
四是加速航天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宇航产品方面要实现从研制试制小批量生产型到研制规;、从单一产品研制到多型号并举、从研制试验型到应用服务型的转变,同时,还要实现从发展民品到发展民用产业的转变。
中国航天新体系箭在弦上,大航天格局也初露端睨。马兴瑞透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为主,其他地区协同协作的航天装备研制生产基地,该集团一院天津新一代大运载火箭生产基地、四院西安固体发动机试验区、五院北京航天城二期、八院上海闵行科研生产试验区、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北京永丰基地等统筹建设及产业化项目已全面展开;上海、西安两个国家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均正式揭牌运行。今后,中国航天将依托产业基地建立以产品研发中心、制造中心以及售后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一条龙发展模式,打造航天制造产业链,还将加强航天制造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构建数字化制造能力单元,建立网络化异地协同、敏捷化供应链保障的制造能力体系。
马兴瑞表示,中国航天未来将进一步吸纳民间与社会资本,形成一条更为通畅、广阔、便利的投融资渠道,通过资本运作进一步扩大航天制造规模与效益。同时,中国还要建立一个更为开放的航天制造体系,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强化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实现共赢与和谐发展。(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