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7年1月3日,小李在北京白石桥南的交通卡办理点,排了半个小时的队,终于办下了一张“交通一卡通”。
“刷卡只要4毛,花钱买票要一块,还是办卡划算。”小李说。
从1月1日起,北京447条线路公交车刷卡乘车成人打4折、学生打2折,包括空调车在内公交线路的基础价均调为1元。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委员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运输管理局联合下发了这个通告。
这几天来,在办理交通IC卡的地点,往往都是排起了两条长队。一队办卡,一队充值。
“刷卡乘车方便便宜,这点道理谁不懂?”白石桥南交通卡办理点的工作人员李女士说,来办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车票打折,是北京公交新政内容之一。“把更多市民吸引到公共交通上来”,此举意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
“堵城”北京
首都,北京。它还有一个别名——“首堵”。虽然,现任市长王岐山不喜欢这个别称,但生活在这里的民众对北京的交通拥堵却深有体会。就算不是“首堵”,北京也是有名的“堵城”。
“一定得选最难乘的公交车,做就得做最优秀的乘客,乘最挤的公交车……您说乘这样的车会挤成什么模样?(我琢磨着跟压缩饼干差不多了吧)压缩饼干?那是开始,至少要挤成相片才行……”电影《大腕》的经典台词被改编为挤公交车的内容,成为了网络的笑料及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公交车挤,车少是一方面原因,车少而又走得慢——上车的人在不断增多,拥挤那是自然。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87万辆,其中私家车占200万辆,在上下班时段,北京的几大主干道似乎并没有畅通无阻过。
据统计,北京城市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约50%,市区主要路口中,严重阻塞的达60%。
当然,堵车的问题也曾解决过。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人们惊奇地发现,拥堵的北京不见了。
“我们没有限制任何私家车,没有要求市民放假。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很多市民主动放弃私家车出行,改乘公交车,公交出行率达到了40%,峰会期间北京道路畅通!痹诒本┦姓挛虐旃揖傩械男挛欧⒉蓟嵘希本┙煌ㄎ被岣敝魅、新闻发言人刘小明说,这是北京市交通成功的应急案例,也是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共同努力缓解交通问题的成功典范。
然而,非洲友人走了,交通拥堵又来了。
“非洲朋友,别走!”这个因中非合作论坛流行起来的句子,如今并没有从北京民众的口头消失。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