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四川省广元市将举办2006中国·广元国际女儿节暨国际凤舟节。在此期间,广元市将首次公开祭祀1200多年前出生于此的武则天。(《华西都市报》8月16日)
对于近年来各地节庆仪典的泛滥,公众早已是见惯不惊了。对于广元急切寻找历史地标和文化代言者的心理,观者固然保持一定程度的理解,可将武则天作为文化公祭仪典的主角,则颇可商榷。
对历史先人和先贤的公祭,在我国的文明传承中渊源流长,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公祭的对象,可以信手拈来、或被乡土与族群文化“拉郎配”。恰恰相反,我国历史上的公祭仪典,无一不有着特定的文化渊源。规模较大的公祭仪典约可分为三类,以原始信仰为主导或是带有宗教烙痕等价值取向的祭典,如祭天祭地祭神等,随着社会文明的进化,此类祭典业基本已被现代文明所淘汰。以封建统治者对族裔先人的“王道化”、政治性祭典为代表,此类仪典更是早已被历史摒弃,成为风化的帝制遗容。传承最为久远,并在近些年再度繁盛的祭典形式,则是寓含对先贤和文明敬悼、追慕之意的人文型祭典,比如传袭了数千年的祭炎帝、祭黄帝、祭孔等。
很显然,广元所要公开祭典的武则天,更多是一个带有浓郁政治色彩的历史人物。从文化世俗的角度看,她和她演绎的历史有着一定“传奇性”,但涉及到具有历史认知和文化导向作用的公开祭典,则显然不可以“传奇”或历史娱乐化作为卖点。
如果武则天可以被大张旗鼓地公祭,那么,和她一样可以有着“历史名人”的身份能享公祭大礼的封建帝王,将不知有多少。他们的祖裔和出生地遍布海内,各地是否都可以对这些“丰厚”资源广加利用?如是,烟熏缭绕的帝王“阴风”只会令当代文明蒙昧和迷茫。
必须注意的是,以祭典、节庆、历史遗?⑽淼奈幕常谛矶嗟胤接斜弧吧酵坊、滥俗化、逐利化、工具化的倾向,成了任人打扮、随取随用、招之即来的道具和木偶,目的异化成了手段,文化的尊严与价值,已随之层层消解。(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