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6日电 据《深圳商报》报道,在“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意见的双重夹击下,进入6月的深圳地产市场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观望期。成交量下跌就是最明显的特征。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网站的数据显示,6月第一周新房日均成交量只有100套左右,这与5月底日均成交近1000套的数字形成了强烈反差;6月6日,深圳市新房成交量跌破了75套。
而且在90平方米“分水岭”的效应下,部分开发商已经表现出“捂盘”心态,一再推迟开盘,不愿根据政策适当调整价格;部分消费者也开始持币待购,导致租赁市场的价格出现上扬。但是,就目前中国房地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就以往楼市所经历的观望期而言,观望是短期的、相对的,观望期并非意味着市场机会的彻底丧失,如果购房者、开发商一味互相观望,往往都会丧失时机。
楼市出现短暂性观望
有知名经济学家曾指出,中国房地产价格形成过程几乎全部取决于短期性因素,社会长期利益的影响力极小,尤其房地产企业对政府依赖程度高。作为初级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供给占市场主导地位,需求方存在较大盲目性。因此这就决定了楼市的观望阶段往往是短期的。
每逢新政出台,楼市都会迎来一个市场吸收和接纳的过程。新政策打破了市场的旧平衡,而市场的新平衡又没有建立起来,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观望很自然地成为了此时的主旋律。而当政府宣布一段时期内不再有大规模的调控动作,新政又被市场所接纳,楼市呈现明朗化时,这往往就是观望的结束。从以往的市场情况来说,这一过程通常都只持续2-3个月。例如去年“国八条”出台后,市场的观望情绪仅仅弥漫了不足2个月,从7月开始深圳楼市就出现了明显复苏,房价随之全线上涨。
还有一个核心问题,究竟是谁在观望?市场、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市场”作为一个集合名词,其本身无法找到一个静止点来进行“观望”;如果是房地产商和购房者们在观望,那么只要有市场存在,他们永远都会去“观望”。观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观望市场价格的走势,并且还要根据观望的信息作出自己的决策?杉,所谓的观望期实际上是相对的,是针对旧平衡打破后、新市场平衡建立前、市场普遍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而言的。
这也再次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在观望期并非没有市场机遇,如何先人一步洞悉新政用意,准确判断市场动向,并采取相应措施,往往能得到比牛市中更好的回报。
盲目观望并不明智
观望是市场过渡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如果盲目观望,对开发商和购房者而言都不是明智之举,一方面将丧失市场机遇,一方面很可能因为这种过于保守的心态而遭受损失。
“捂盘”是开发商们在观望期采取的最常见措施,这往往是出于保证预期盈利的目的。但正所谓“只有卖不掉的价格,没有卖不掉的房子”,“惜售”、“捂盘”的同时不能忽视持房成本,如果你的定价和消费者的预期相差甚远,倒不如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为好。据记者了解,曾有景田北的某大户豪宅,10年前爆出每平米1万元的天价,但正是因为开发商试图“捂盘”不放,坐地起价,结果错失了销售良机,最终均价6000元贱卖收场。楼市节奏本就瞬息万变,消费者也日趋理性务实,因此开发商“捂盘不放”也应三思而行。
对于自住型消费者,楼市观望期或许就是安家置业的好时机。一套同样的房子,市场火爆的时候买还是选择观望期间入手?明显是后者要划算得多,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市场价格相对理性,另外深圳房价大幅下降的机率并不高。正如某业内人士所言,政府出台这些政策的目的主要是想在短时间内稳定房价,防止楼市崩盘;是要通过增加税收进一步充盈国库;通过提高贷款成数来减少银行出现坏账的比例;通过没收闲置土地来获取更多的卖地利润,并没有降低开发商和投资客的成本,凭什么预言房价不久就会狂跌不止?与其持币待购空等一场,倒不如趁淡市看准目标出手。
观望期何处觅良机
在深圳福田工作的林先生在某中介公司的交易现场透露,他在这里放了两套房源,其中一套60多平米的小户型以70万成交,另外一套近180平米的大户型;在了解到新出台的政策后,反而不打算出手了!翱⑸70%的住宅要盖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我手上的这套大户型,说不定以后就变成稀缺产品了!绷窒壬庋馐。
瞿小姐表示,她现在手中还有几套小户型没有来得及出手,看到新政出台本来还很担心,但是现在她把这些物业全部出租。据她透露,现在的租金反而比新政前要略高一点,长远来看回报率也不低。
有研究人士认为,此次新政策的调控对象并没有包含写字楼、商铺等商业物业,资金允许的话,投资商铺或是写字楼也未尝不可。
待政策进一步明朗后,开发商也应贯彻新政意图,适当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这样有利于在淡市中赢得主动,在新一轮的地产牛市中发力赢得先机。(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