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7日电 据新华网消息,在政府对楼市调控一周年,治理炒房、泡沫等楼市“病毒”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堪称中国房地产市场“风向标”的四大城市,近期房价再次强势反弹,有的城市涨幅高达25%。
是市场需求突然加大,还是政府调控乏力?围绕此轮房价上涨,各种观点展开了新一轮交锋。
“暴利有理说”——反向角力折射对立心态
“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因此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闭饩渥钤绯鲎跃┏悄晨⑸痰摹懊浴,被普遍认为是开发商面对2005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最经典的内心道白。
此论一出,立刻遭到网民“围攻”。双方的反向角力折射出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对立心态。
楼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遏制房价过度上涨。一些大城市房价增幅“越调越高”,自然会引来消费者怨声载道。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李先生抱怨说:“我待购一年,等来的竟是每平方米多付近千元!这是楼市调控一周年后百姓想要的结果吗?”一些城市消费者发起的“不买房行动”,更是将口头上的怨言变成行为上的对抗。
供需关系日趋对立,令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北京裕昌置业总经理常鹏坦言,房价上升太快,并非行业之福。只有营造出和谐共赢的供需环境,房地产市场才会有良性发展空间。否则只会让政府和百姓忧虑,反过来采取更严厉的应对措施。
这种心态乃至行为上的对立,客观上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谐供需关系。
“富人优先论”——住房为谁而建?
京城房地产商任志强在一个经济论坛上说:不要让所有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
“为谁建房”的争论便应声而起。质疑、挖苦甚至痛骂“富人优先论”的帖子,充斥大大小小网页。
网民的质疑引发了一些开发商反思。浙江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等人坦言,企业要追逐利润,但不要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一是商品房要讲求品质;二是价格上要让大多数老百姓买得起房;三是开发商承诺的一定要兑现。
针对“为谁建房”的质疑,开发商认为,更多地考虑拉高房价多赚钱,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家的目标;而让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建立有效的住房保障体系,应该是政府的事!
任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必须分清开发商和政府不同性质的责任。”。
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十分脆弱,是产生“为谁建房”争论的原因之一。一些地方政府没有通过制度安排或调控手段,让低收入户买得起低档房或限价房;许多城市没有启动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供应也严重不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24个大中城市里,每套12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占商品房面积的比重不到50%。
专家认为,适度限制大面积、别墅化的高档商品房建设,从政策上鼓励开发商加大经济适用房和低档房的建设比例,应为今后政府调控的着力点之一。这方面可以说已经起步,但离消费者的预期还很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