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1日电 据人民日报报道,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日前圆满结束。一些专家教授对此进行了解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白重恩教授表示,本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中GDP出现了16.8%的增幅,这对下一步的经济决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经过本次修正,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上升到40%以上,虽然依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但是也说明中国第三产业已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结构比原来预想的要好。
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泰岩认为,本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第三产业统计数据发生较大的变化,这跟服务业较为分散,常规统计难度大有关。比如家庭服务业,就很难进行客观真实的统计。这造成了实际数据跟统计数字之间出现了差距。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其它产业。本次统计结果应该有助于重新审视这种观点。对于发展服务业而言,不能拘泥于传统服务业,而要对金融、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给予充分重视。
GDP统计数据出现了16.8%的增长,其实不是最近发生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程恩富教授指出,而且此次普查时承诺统计数据不作为征税依据,所以私营企业占较大比重的服务业企业会如实报告,不像过去可能会发生为避税而低报。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钱敏泽称,本次经济普查的统计结果对宏观经济政策不会造成根本影响。但是,通过本次普查,我们可以看到以往被忽略的经济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当继续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这些潜力巨大的行业的支持力度,扩大就业。还应当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注重自主创新。(尹世昌、余建斌、苏显龙、李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