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5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自香港报道,后天就是李小龙的65岁诞辰日。由李小龙“粉丝”组成的李小龙会,与香港旅游发展局合办“香港李小龙节2005”,重头戏是在星期天为筹备接近8个多月的李小龙铜像揭幕。
“香港李小龙节2005”的宣传标语为:“龙迷无国界,全球齐参与”,这是第一个正式纪念李小龙的“节日”,为期一星期,数部与李小龙有关的电影,将在星光大道上露天播映。
另外,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迷”也将举行“李小龙大派对”。而“寻龙之旅”除了追踪李小龙在香港的足迹,还会北上到广东,参观李小龙故居及顺德李小龙纪念馆。
香港李小龙会会长黄耀强及多名香港电影业人士在接受访问时均表示,铜像落成后将成为香港一个新地标,并希望藉此刺激现时香港低沉的电影市道。
“李小龙是无限格斗的鼻祖,是武术界的先知。甚至‘功夫’一词的英文‘Kung Fu’,也因为李小龙而在外文字典中出现!
黄耀强说的是60年代的旧闻,当时许多人仍沉迷于“绝招”,而李小龙已鼓吹:“习武便要实战!
一个在旧金山市出世、在香港长大的华人,身处一个种族歧视意识高涨的白人社区中,李小龙却能熬出头来,创立截拳道,设馆授徒,学生无数,当中更有不少名人,如大导演波兰斯基等。
如今,李小龙铜像即将揭幕,黄耀强说,这正好可以让香港重新审视这位已故巨星。香港应藉此机会,利用功夫重振香港电影业市场。事实上,这一策略也受到不少香港艺人支持。
其中,导演张坚庭日前与负责香港文化事务工作的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吃饭时,就直接提议:香港应兴建一个“功夫主题公园”。
张坚庭说:“如果要政府在大屿山拨地兴建,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我提议在即将扩充的海洋公园里搞一个功夫主题公园,由海洋公园负责管理,当然,李小龙是主角之一。”
香港电影能够在国际立足,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年“李三脚”(李小龙)踢开了美国大门。后来,其他功夫巨星,如罗烈的《天下第一拳》也打开了非洲、欧洲两大陆。
来自中国内地的李连杰,初出道就以其武术真功夫疯魔日本;成龙的诙谐武打,也为香港电影打入国际市场;他的师兄洪金宝的《过江龙》,也成为美国受欢迎的电视剧集。
90年代以后功夫及武侠片后继有人,如李安的《卧虎藏龙》,在海外又一次掀起中国武打片的高潮,接着是张艺谋的《英雄》等。
甚至泰国出了“Tony Jaa”,在香港、内地及海外都引起大家注意及欢迎,其实他只不过是新版的“泰式李小龙或成龙”而已。
而香港电影业近年持续不景气,港片产量江河日下。过去一年,港产片数量约为60部,今年估计为50部,与90年代年产300部的盛况相比,跌幅可谓惊人。港片无论从产量、票房都一落千丈,甚至有人宣称“香港电影已死”,不禁令人唏嘘不已。面对如此困境,香港资深电影业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归根究底,是因为港产片素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