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1日电 “个人账户调整后,我以后领取的养老金是不是也会少呢?少的那部分去哪了?是不是去填空账了?我老的时候,还有养老金可用吗?”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得知了养老金的个人账户政策调整后,不少人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而在网上和媒体上,对养老金政策调整的讨论也日趋激烈。毕竟,这是一个关系着世界1/5人口老年生活的问题。
3%的调整“劫富济贫”?
事情源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近日的一次发言,在解读“十一五”期间我国劳动保障政策时,田成平表示,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人们对该政策调整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个人账户里的钱少了!”事实的确如此,但个人账户规模的减小,是否会减少未来的养老金领取数量呢?答案似乎并不明确。
按照《决定》,在构成养老金的几大要素中,基础养老金是按照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发放,其中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发放。也就是说,这个数是个死数,人人平等。而过渡性养老金针对《决定》执行前的企业职工,其计算标准为对职工1997年前工作年限的总缴费工资指数化的1.4%,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同样是个确定的数字。惟一存在变数的,就是个人账户。
根据规定,领取养老金时,个人账户部分将会把缴费本息按照10年的标准逐月发放。也就是将本息除以120。此次调整,直观上来讲,个人账户的资金显然是减少了。
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养老司司长焦凯平也同时表示,尽管职工个人账户的规?赡芙档椭8%,但改革绝不会以牺牲职工待遇为代价,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不会降低。原因是从2006年起,虽然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但同时,基础养老金月缴标准也由月平均工资的20%变为30%。也就是说,由于养老金两个部分的“此消彼涨”,养老金总额的变化不见得是一定向下的。
报道称, “其实3%的调整,个人并不见得吃亏。”一位在社保中心工作的人士表示。他算了一笔账。按照职工平均工资计算,每月少划入个人账户的为工资的3%,一年即为工资的36%,按照现有规定,缴纳15年后即可领取养老金,共少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为月平均工资的5.4倍。而每月基础养老金则多领取月工资的10%,10年下来就多领取月平均工资的12倍。
意在做实个人帐户
那么,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此次调整,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什么呢?
田成平在介绍时,曾强调是“为了与做实个人账户相衔接”。而据了解,一些长期关注中国养老金体制改革的专家也对此表示了赞同。
有专家指出,做实个人账户,首先是要划清个人账户同统筹账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财务账户上的独立,一定要得到保障。此次将企业的3%划入统筹账户,实际上也正是把个人账户变成名副其实的“个人收,个人支”的账户,而不再仅是现有收支中的一个虚拟概念。
由于个人账户仅仅是一个虚拟账户,所以在对养老基金财务的管理上,实行的是混账管理的办法,即允许统、账基金相互调剂使用,以基础养老金代替基本养老金。没有做实个人账户,就无法割断统、账基金之间的联结,锁定统筹基金的债务。一些地方为了满足当期的支付需要,大量动用中人和新人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这就造成了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有专家认为,从法律上来讲,个人账户养老金是职工的个人产权,国家不提供财政兜底责任。所以这种统账结合、混账管理、‘空账’运行的局面只能是改革初期的“权宜之计”。如果不做实个人账户,不实行养老基金分账管理,从根本上锁定政府的财务负担,建立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将严重危及到新建的社会保障制度。
据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曾计划在2005年底完成“做实个人账户”的工作。但由于一些原因,该计划不得不延后。此次对个人账户的调整,专家认为,这将是下一步骤的“热身”,相信今年年末,明年年初时,国家还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将做实个人账户全面推开。(记者 勾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