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5日电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继续表明房价下调的艰难。今天出版的《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房价难降原因之一可能在于房地产业特殊的诚信机制,即开发商对购买自身楼盘客户的“信誉”。
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文章称,经过力度较大的宏观调控,各地市场已经弥漫着较浓的观望气氛,很多开发商的资金链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就一般市场而言,市场的观望和资金的短缺是很好的降价导因。为何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房地产业,价格还是不降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可能在于房地产业特殊的诚信机制:房价背负着开发商的信用。房价上涨这种“市场坏名声”,变成了开发商对购买自身楼盘客户的“信誉”。
文章指出,房屋不仅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而且提供一种财富储存功能。人们购房不仅预期取得居住的使用价值,还预期一种资产的保值增值。很多楼盘会选择“低开高走”的路线,这是在居住意义上的使用价值之外,开发商给房产增加的一种投资价值;诖,在房地产广告中强调楼盘未来的升值空间,已经被放到与宣传居住功能同等重要的位置。这种定价策略也正为开发商普遍采纳,它一方面累积成为一种价值非凡的市场口碑,一方面也形成开发商对已购买其楼盘的客户的一种信誉。
如此看来,在房地产行业中降价的成本可能要比其他行业大很多,开发商不仅要考虑财务上销售收入的减少,还会顾忌楼盘投资价值丢失给未来销售带来的困难,为此,开盘之后,开发商一般不轻言降价?杉,目前整体市场层面房价的非理性上涨,这也是企业层面的理性决策的一部分。
文章认为,在此市场特征中,一个“凶狠”的降房价的办法是,开发商为了某种东西不顾一切的降价,如资金链断裂。这是目前上海房价下调的很大原因。不过,这种“小范围金融;备弊饔煤艽,控制不好,很容易波及整体经济;同时,得到好处的有时也未必是消费者,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还可以让其他开发商入股或收购,“甩卖”的对象不必然是消费者,如近期顺驰与路径基建投资的交易案例。
而且在紧缩时期,银行决策的特征也无形中使小开发商“甩卖房产”的好处更多地给了大开发商,而非消费者。此时,银行大量资金从中小开发商中撤回,急需寻找出路,而家底殷实、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开发商自然成了这些资金青睐的对象,反而造成行业整体紧缩时期,一部分大型开发商的流动性更充足,更有能力进行市场重组。
为此,长远可行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扩大如经济适用房等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市场供应,因为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情况下,房地产这种“可上不可下”的价格机制本身意味着一种“市场失灵”,而发展经济适用房之类的“公共行为”对于稳定房价正是一种弥补。(周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