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自己及兄弟姐妹与父母之间在很多问题上会闹别扭,甚至有冲突;也发现周围邻里家亦大多如此,但还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代沟”。第一次听到“代沟”一词,大概是参加工作以后。据说这代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代沟专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广义代沟包括同事中间、老一辈与年轻一代之间在思想观点、处事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意见相左。
过去,所存在的代沟,因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比较保守,比较正统,作为儿女一般对父辈都有一种敬重、遵从、忍让,即使有时明知父母不对,作子女的仍宁愿违背自己的意愿去顺从长辈的意思,这是一个“孝”字在起作用。
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要宽,所以也就更难逾越。之所以会变深变宽,以笔者之愚见,主要是因为这一代年轻人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彻底失败的,在他们出生时,正值国内计划生育政策最严厉的时候,所以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被尊为“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什么给什么,唯我独尊。长大了,仍不知道饭是“米煮的”(这是浙南农村的一句口头禅,意即“不知盘中之餐,粒粒辛苦”),以为自己一生下来就这么大了,父母不在其眼中,不知“孝”字怎么写。好逸恶劳,家庭观念淡薄,花钱如流水。一天到晚,不是上网就是出去玩;不管是在餐馆、百元店、服装店、食品店,帮父母看店,手机一天响到晚。十几岁的年纪,异性朋友一大堆,今天这个要死要活,明天那个在报上刊登真爱告白,一周会有好几个同龄朋友邀请参加生日聚会,礼物一买就是几百欧元,没钱向父母要,不给就暗偷明拿。而这些年轻人的父辈大多出生成长与上个世纪中叶以后那个艰苦年代,子女的所作所为与父辈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相互看不顺眼,话不投机半句多,有时甚至吵得面红耳赤。
笔者与自己儿子之间的代沟就是一例。
今年,儿子都十八、九岁了,我们的关系总是很僵。如果他要做什么,不管对还是错,你都不去管,不说他,他有时会跟你聊上几句;如果你看到他做错了,指出他的不对,好言好语跟他说,他会不置可否地“恩”上一声;要是你稍微严肃严厉一点,他就不容你说了,不但不接受,还说“我偏要这样!”几次上火跟他吵,接着就是几个月的“冷战”?,他与他妈妈的关系比跟我好,后来,我妻子也开始对他感到很失望,这“代沟”成了我们家最头疼的事。
其实儿子小时候,我们父子的关系是很融洽的。当年因工作关系,儿子一出生就跟着他妈妈住在外婆家,而我在五十多公里外的地方工作,只能在周末、假期来到他们身边。每次我一到家,他就会蹦着跳着扑到我怀里。每次我要走,他都依依不舍,要跟我走,有几次还为此哭闹。我出国那年,他还未满三周岁,临出国前夜的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不懂什么叫“出国”,也不知道“荷兰”“西班牙”在哪里,但大人们的言谈、行动让他幼小的心灵意识到爸爸这次要出远门,可能很久不能来看他。他不舍,说不让爸爸走,那天夜里他一直不肯去睡,他妈与外婆催他好几次,他都不肯,说:“我要守住爸爸,守着爸爸的皮箱,如果睡着了,爸爸就会走了!贝笕嗣翘,都落泪了。为他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而感动,也更挑动了着离别的忧伤。深夜一点多,他实在坚持不住了,靠在外婆的怀里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要动身时,儿子还在睡梦中,我来到他床前,看着摸着他稚嫩、可爱的小脸蛋,想起他昨晚的言行举动,忍不住泪如泉涌。我俯身亲了亲儿子的脸颊,泪水沾湿了他的小脸。后来听他外婆说,儿子醒来后,发现我走了,他妈妈也送我去了北京,他哭了,哭得很伤心……
想不到,这一别,就是九年。当我们再见面时,他已从三岁小孩长成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当时,我们夫妻俩不知有多高兴,因为我们一家终于在西班牙团聚了,且家里又多了一个在西班牙出生的他的小弟弟。可是,令我万万想不到的是,我们父子之间的那份亲情,那种融洽、那份温馨,已不复存在,无论你怎么努力去找寻,却再也无法找回。我们之间好像有了一道裂缝,这道裂缝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在扩大,裂缝成了深不可测难以逾越的鸿沟,即所谓的“代沟”。这“代沟”令人心烦,令人头疼,甚至令人沮丧。
代沟啊,代沟,你有多深,我就有都烦。ɡ丛矗何靼嘌琅坊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