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杜兆宇遇难的消息传来,令人悲痛。本报前驻黎巴嫩记者不禁回忆起当地观察站及此前中国观察员在那里工作生活的情况。
哨所漆有醒目UN字样
2002年5月,在黎巴嫩的中国观察员有两名,少校老赵和上尉小李,分别来自保定和南京的军事院校。老赵当时带领本报记者参观了位于黎以边境中部地区的中国哨所。当时黎以之间处于相对平静的时期,因此在边境地区双方显得相安无事。在黎以边境的一个开阔地带,树着一片平房,这就是哨所了,白色的墙上用蓝漆写着醒目的英文UN字样。
老赵在哨所门口等我,他40多岁,中等个子,黑里透红的皮肤,健硕的身材。院内停着一辆维和部队的十轮装甲车,白色车身也写着UN(联合国)字样。边上还有一辆军用吉普,老赵说那是一辆防弹车。
防弹衣每天都要穿
进入哨所内,房间收拾得很干净,带有非常浓郁的国际化气息。正面墙上挂着几十张各国军人的单人肖像照片,神态各异。老赵说那是曾经在这里驻扎过的各国观察员。按照惯例,每个观察员结束任期后都会把自己的照片挂在那里。他指着一名黑人观察员的照片说,这名观察员几年前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遇难。
房间桌上放着一个大值班本,墙上是黎以边境地区的详图,标有各个村庄的名字,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哨所及各国总部驻点都用黑色五星标出。房间角落里挂着一排无线对讲机和一个大电台,不时从电台传出各个观察点的观察员和装甲巡逻车相互联络的声音。房间的另一头放着3张上下铺,放着简单的床上用品。观察员们平时住在以色列境内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部里,值班时才过来。
老赵介绍说,观察员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观察黎以边境双方的军事调动和军事行动的情况并作记录。比如当月老赵的哨所就记录了以色列战斗机50多架次飞越黎巴嫩领空,而真主党武装向以境内发射了5枚火箭弹。他们每天还要穿上防弹衣,几个人一组开着装甲巡逻车沿着固定线路巡逻。不过,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维和并不包括制止双方武装冲突的职能,“如果双方打起来了,我们就在哨所内观察形势!
中国观察员口碑好
老赵说,联合国观察员的选拔几年才一次,竞争非常激烈,也需要熟练的外语。来自各个国家的观察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一般都用英语交流,他们平时写值班报告、与总部电台通报都用英语。
小李和老赵在值勤结束后,在房间的简易厨房里做着简单的午饭:清水煮通心粉加荷包蛋。小李说,担任联合国观察员是个光荣的经历,同时作为联合国的雇员,收入也还比较可观。
老赵说,中国观察员在联合国观察员中口碑一向不错,“这也是为什么纽约总部近几年不断要求增加中国观察员名额的原因”。(032)#走进黎以边境“中国哨所”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