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生创业热潮始于上个世纪末;チ菽泼鸷螅芏啻笱笠得荒芗岢值阶詈。被当作大学生创业缩影的清华创业园,自创园至今总共只有30多家学生企业,现在入驻该园的学生企业已经微乎其微了!澳切┠芄患岢窒吕吹钠笠,现在都基本发展为大公司了。”清华创业园副主任罗茁说。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大学生老板的素质亟待提高”,学生公司在市场上风险系数高、失败比例大,“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主流”。
大学生创业从热潮到低谷
1998年5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大赛上,清华大学学生邱虹云的发明获得了一等奖,他与同学由此创办了“视美乐”公司,并获得了“上海一百”5250万元的风险投资,创造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第一个“神话”。随后在1999年8月,清华创业园成立,其中大学生企业超过半数,大学生创业的热潮也同时涌遍全国。
依靠自己的项目和专利,吸引风险投资,成立自己的公司,早期大学生创业大多采用这种模式,“那时是天时地利人和,恰好碰到互联网和风险投资热潮,有投资机构看中了这些大学生创业者的项目,再加上清华创业园创园,几种机会集中在一起,掀起了当时的大学生创业热潮!甭拮滤。
2000年底,互联网泡沫破灭,风险投资也陷入低谷,很多大学生创建的公司面临发展瓶颈!暗獠⒉环涟嬲心芰Σ⑶夷芄蛔プ』岬娜舜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前仆后继!甭拮卤硎,很多学生通过做一些技术项目,积累第一桶金,注册自己的公司,最后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
“我们决不主张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做技术型的企业,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浪潮和低潮过后,大学生的创业领域不再局限于技术型的高新产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眼光转向传统行业,罗茁说,“大学生创业更理性了”。
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
从清华创业园走出来的姜晓丹,现是慧点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硕士毕业时,他拒绝了香港公司年薪50万元港币的聘请,把事业重心放在了自己刚成立的公司上。宾月景从清华大学第三届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加入到团队的创业之中,“出国的机会还会有很多,但有这么好的团队、这么好的创业方向,这个机会不该轻易错过!
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抓住市场机遇,主动占领市场,专家把这种创业类型归纳为机会型创业;与之相反的是生存型创业,创业者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创业。
1982年出生的吴祯郸来自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下宫乡下宫村,2000年进入集美大学读水产专业,2003年由大专升上本科,并改读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吴祯郸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踏上了为生活费奔波的道路,从在学校里销售生活用品开始,接着又经营卖乐器的小店,最后发展成为集生产、销售、培训为一体的私营企业。
有专家表示,“大学生创业从高新产业向传统产业扩散,使更多的大学生有了创业的条件,也使更多的生存型创业者走上了创业舞台!币环萦泄氐拇匆档鞑楸ǜ娣治鲋赋,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中,生存型创业占多数。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是大学生创业的理想状态。
大学生创业不是主流
除了大学生自身更富理性外,社会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持。很多高校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设立了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各种大学生创业园的成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国家也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制定了一套政策支持。
从2002年起,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增使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难,创业去”的思想逐渐蔓延。
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鼻寤笱Э萍荚爸魅温藿ū苯淌诒硎尽1999年创业热潮掀起的时候,清华大学有一个大学生创业的社团,其会员只有300人,只占清华大学总人数的1%。而在美国,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学,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可以达到10%。另外,由于“大学生老板的素质亟待提高,需要在实践中系统学习商业知识、管理知识,提高决策能力”等原因,学生公司在市场上风险系数高、失败比例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有85%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
“虽然我们提倡建设创新型社会,但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大学生创业者身上。那些直接从校园里出来的大学生,没有去公司锻炼过,很难在创业中取得成功。”罗茁说。(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赵云、陶涛)